台灣農人週報1012-1016(政策科技篇)

台灣農人週報1012-1016(政策科技篇)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陳思昀


II. 政策科技

1.【積穀害蟲防治 農試所免費提供技術】

台灣每年貯藏在穀倉的稻穀超過五十萬公噸,但貯藏時因積穀害蟲危害,讓稻穀損失約2到5%,損失金額達1.7億元。為解決此問題,在避免使用農藥的原則下,農試所建構稻穀進倉前後防治積穀害蟲的完整管理模式,並研發出LED誘殺器、無線感測網路害蟲監測及防蟲網等多重技術,有效降低穀倉稻穀損失1%以上,經濟效益達9000萬元,已免費將研究成果提供給各農會和碾米廠使用。此外,農試所也建構積穀害蟲防治管理平台網站(http://spir.tari.gov.tw/),提供給全國各農會和碾米廠使用,讓害蟲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2015/10/11自由時報


2.【有機果樹栽培 台東農改場:地被植物管理最重要!】

台東農改場今天舉辦「果園有機栽培管理策略」觀摩會,助理研究員陳奕君表示,經過4年建構與測試,發現「地被植物的管理」最為關鍵,應該儘量少除草,如果真的要除草,可以「隔行」、分段除草,讓豐富的生物仍有生存空間。

陳奕君強調,維持地被植物多樣性,讓在地植物自由生長,不需要引進外連種或單一植物,如此一來棲息與此的昆蟲、動物越來越多,維持平衡穩定的生態系。他進一步說,果園中的地被植物應自然演替,儘量減少割草頻率與幅度,割草時應分區域、分段進行,比如隔行割草,小生物可棲息在未割草的「生態跳島」。
2015/10/12自由時報


3.【全市污染農地整治 108年底可完成】

桃園市不少農地先前受到灌溉水源污染,導致重金屬含量超標,被環保局列管不得耕種,全市目前列管農地有1876筆、約250公頃,市府向環保署爭取經費整治,第二期經費3.3億元已獲補助,整治工程已動工,環保局也繼續爭取5.3億元的第三期改善經費,預計在一○八年底可以完成全市污染農田整治,並加強灌溉水源稽查。

市長鄭文燦昨天視察污染整治情形,並表示,第一期農地污染改善已在去年底完工,改善38公頃,第二期整治工程預計一○五年八月底前完成,市府再向中央爭取的第三期整治經費5.3億元,已獲中央初步核定,今年底前送交細部計畫書,預計一○五年展開整治。
2015/10/13自由時報


4.【找百香果健康媽媽 農試所研發新試劑】

百香果被稱為「果汁之王」,產值近新台幣4億元。農試所今天指出,為確保收益,以及因應新浮現的百香果病毒及因未經病毒檢定種苗的種植,已開發出可有效檢測至少6種百香果病毒的檢測試劑套組,並將技術移轉給種苗業者。農委會農試所副所長蔡志榮指出,百香果為台灣特色果樹作物,於種苗繁殖期間,透過病毒檢定可確保種苗的健康品質,於田間種植有延遲並降低病毒發病率的效果,可確保百香果收益。 2015/10/13中央通訊社


5.【農業版「變形金鋼」 果農省力好幫手】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今天舉辦「搬運車附掛施肥撒布裝置」觀摩會,利用農民家中皆有的搬運車簡單加上設備、即可施肥,農友反應佳。

農改場場長陳信言指出,台東果農年齡層偏高,要揹重達20公斤肥料桶撒施真的很辛苦,有效運用機械幫忙,省時又省工,「搬運車附掛施肥撒布裝置」就像是「變形金鋼」,每戶農家都有搬運車,以搬運車做為「動力主機」,在上方增加施肥裝置讓農民可以更輕鬆施肥1台專用的施肥機約20萬元,但施肥撒布裝置約5萬元。人工施肥1分地約要30分鐘,但以附掛的施肥撒布裝置約只要4到6分鐘,且肥料可撒的更均勻。
2015/10/15自由時報


6.【蘭花產業新利器 培養基微波消毒一貫化設備】

蘭花產業是我國外銷重要品項之一,去年外銷產值達1億美元,總量亦突破一萬公噸。目前國內蘭苗培養基滅菌技術大多採用高溫高壓滅菌釜設備,然而現行的設備不僅操作上耗費人力,作業效率也比較低。

為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成功研發「微波流體培養基消毒機」,以微波快速加熱流體滅菌,大幅減少設備體積,並且結合冷卻與充填系統,達到滅菌、冷卻、充填、封裝的一貫化作業,大大提昇作業效率並改善培養基的製造流程。本機器的滅菌溫度與時間均可調整,且整體作業都應用儀電控制系統與各式電磁閥控制,因此作業輕鬆省力,可謂完全自動化。
2015/10/14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農改場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鈣與作物品質,進階篇】鈣肥怎麼挑?哪時後施?怎麼用?實習の植物醫生筆記

美國農學界呼籲:正視學術與農田的鴻溝,是科學家不可承受之輕

【鎂與作物品質】實習植物の醫生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