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6的文章

諾羅病毒,不用怕!喝紅茶就對了

圖片
諾羅病毒,不用怕!喝紅茶就對了 編譯 柴幗馨 / 編輯 林韋佑 紅茶是人人喜愛的飲料,也是亞洲國家重要的嗜好料作物。日本靜岡縣環境研究所發現紅茶裡的一種酚類化合物-茶黃素(Theaflavins),能抑制諾羅病毒感染動物細胞,也是科學史上第一次證實茶黃素具有抗病毒效果的研究,研究發表在國際期刊-  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 。 諾羅病毒最常引起的症狀是病毒型腸胃炎,尤其是在冬天諾羅病毒傳染性強,容易透過飲食中的生魚片交叉傳染給人類。因此冬季的日本爆發大規模的諾羅病毒感染病例時有所聞。如何透過日生活中的飲食習慣,降低諾羅病毒感染的機會,是近年來日本藥理學與食品科學家共同的研究目標。 靜岡縣縣政府環境研究所與靜岡大學藥學系合作,從2000多種化合物中,找到了6種具抗病毒的分子,其中包含茶葉裡的茶黃素與兒茶素。經過進一步試驗,將動物細胞(RFK cells)與病毒共同培養,再加入紅茶萃取物中純化的茶黃素,發現茶黃素具有防治病毒感染細胞的功能。而茶黃素抗病毒的關鍵,很可能與其中的環戊酮結構(cycloheptenone)有關,這種官能基能夠抑制病毒活性,達到控制感染速度的效果,因此可以做為治療諾羅病毒的藥物。 茶黃素是紅茶呈現鮮豔茶色的主要成分,以茶產業聞名的靜岡縣投入茶的保健機能研究,希望將天然萃取物對病毒防治的研究成果應用在醫療產業。研究主持人 Owada表示:未來他們希望能從茶葉中萃取茶黃素,製成抗諾羅病毒的天然抗體藥物。 延伸閱讀: 好茶,不喝嗎? 綠茶萃取物為老年癡呆症開啟新的一扇窗 資料來源: 1. 日本農業新聞Oct 12, 2016 2. Antiviral effect of theaflavins against caliciviruses Oct 19, 2016

台灣農人週報1219-1223

圖片
台灣農人週報1219-1223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 這幾年特別多極端氣候導致作物減產的新聞,霸王寒流讓夏季芒果產量劇減,秋季的強降雨與風災也讓木瓜、草莓等作物產量下降。 農民面臨了風調雨順時豐產價跌,風災來臨時卻又血本無歸。而由於風災過後菜農同時間進行復耕,往往讓葉菜類價格在年底崩盤。 極端氣候正考驗著台灣的農業生產,設施栽培、產期調節、災後復耕的產期調節、以及農業保險等,未來這些議題將更需要農民的關注。 1.【芒果險問世 幫果農分散風險】 國泰產險於11月份起開始銷售以「芒果」為標的物的「芒果農作物保險」。國泰產險指出,芒果為國泰產險第一張農作物保險。國泰產險意外險部協理林鈞仁表示,芒果農作物保險主要是以耕作芒果的農民為承保對象,保險期間為一年。芒果農作物保險必須在開花之前投保,芒果農作物保險的保期大約會設定在12月起至隔年11月底,以涵蓋台灣整個芒果的成長期,主要承保期間為芒果成長期,若遇到颱風、豪雨、寒害三大對於農作物影響最鉅的天災,且符合政府的「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資格」時,僅需提供理賠申請書並附上該筆土地的政府核定災害通知書,即可依據政府核定的受害面積計算理賠金額,申請方便簡單。 2016/12/22 聯合新聞網 2.【古早農法見效 雜作紅藜省水少蟲害】 魯凱族農業專家巴清雄學習老祖宗的農法,在麥寮田間嘗試將原住民作物紅藜,與玉米及小米交錯栽種,經過觀察,這些作物不僅可節省用水,也能夠相互抑制蟲害,達到友善農法的效果。由於雲林沿海屬於地層下陷區,巴清雄栽種旱作紅藜外,還雜作小米、玉米等,巴清雄兩個月前開始試種,這期間僅灌溉過兩次,同時發現透過栽種多元化作物品項,可以抑制病蟲害,也有助於降低雜草滋生,達到減少農藥使用的友善農法。 對原住民而言,紅藜不僅是糧食,也是婦女盛裝打扮的首飾,巴清雄期盼在社區逐步推廣,找回當地老祖宗曾經在麥寮這片土地種植的作物,為農業尋找新的發展。 2016/12/22 自由時報 3.【碩果僅存 木瓜價格十年新高】 雲林縣林內鄉木瓜在梅姬颱風受損嚴重,目前才剛開始復耕,市場供貨量大減,林內鄉農會集貨場由每天30公噸減少到只剩2公噸。林內鄉農會木瓜集貨場今天上午差點創下零出貨,近中午時一名林姓農民才運來30公斤木瓜,產地價格每公斤近80元,

解決缺工!日本政府將在2年後引進外籍農業移工

圖片
解決缺工!日本政府將在2年後引進外籍農業移工 編譯 柴幗馨 / 責任編輯 林韋佑 日本政府的外籍移工計畫,早在今年十月初便傳出消息,希望藉由引進外國勞動力,彌補國內農業勞力不足的困境。而日本官方也在12月12日宣布將在2018年開放具備特定經驗與技術的外國農夫赴日,在特定的「國家戰略特區」(national strategic special zones) (註) 內從事農業工作。 礙於法規限制,現今日本政府沒有相關規定,准許境內外籍移工從事農業勞動工作。然而根據統計,目前有將近2萬4千多名的外籍農業勞工在日本。 而日本農業新聞消息近來則指出,國會計畫將在明年初的會期完成修法,並制定出籍移工的申請細節,最快將在2018年實施引進外籍農業移工的新政策。只要具備農業技術專長的外籍人士,從明年開始便能申請至日本的農企業及農場工作3至5年。 日本秋田縣及茨城縣目前正面臨農業勞力短缺的問題,地方政府也積極的向中央要求放寬移工限制,讓更多外籍移工前往當地農場工作,解決缺工問題。 日本時事通訊社(JIJI)則分析,開放外籍移工,能增加各種農產業的勞動力,解決生產、收穫、儲藏、以及加工等農業相關勞力需求,進而擴大當地農業的經營規模。 外籍人士申請赴日從事農業工作,必須符合以下條件:第一,必須會說日文以及能和日本人溝通;第二則是必須有農業相關科系畢業背景。未來招募農業移工將以東南亞國家為主。 註:在國家戰略區內,外國企業與外資、以及外國勞力的限制法規較寬鬆,因此夠吸引更多日本境外的資源投入。這些區域包含,東京地區、關西地區、新瀉市、福岡市、沖繩縣、以及兵庫縣北部的養父市。 資料來源: AgriNews Dec 13, 2016  Foreign skilled workers likely to be allowed to work for Japanese farmers in national strategic special zones in fiscal 2017  參考資料: 農業分野で外国人材受け入れ=小規模保育は対象年齢拡大-国家戦略特区

台灣農人週報1212-1216

圖片
台灣農人週報1212-1216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 蔡總統說:農業新政策重點在實行與溝通。概述民進黨執政後的農業新政,稻作綠色給付、增加果樹類農業保險、推廣設施強化、提高雜糧自給率等等,都是最務實也符合產業現況的創新改革。然而這兩周有關農業勞動的政策,招募外役監、假日農夫團解決缺工,開設公費農業大學解決農業勞力老化問題等卻備受爭議。短期缺工需要採收技術專才,而非業餘農業打工。我們可以借鏡日本農會,建立勞動管理系統,依照作物種類及區域蒐集能有經驗的農事工人資訊,系統化整理成勞力資料庫並上網透明公開,必要時地方農業單位協助調派人力。而勞力老化問題,關鍵在於沒有好的工作環境及薪資,而且大學教育多半無法與產業互相接軌。開設公費班固然能吸引更多年輕人認識農業,但畢業之後真正能保證投入第一線農業生產?各界都在懷疑。 1.【蔡總統:新農業政策 重點在執行和溝通】 總統蔡英文今天表示,新農業政策若能完成,對台灣農業可以帶來不一樣的風貌,但最大的挑戰不在規劃,而是在執行和溝通。蔡總統說,之前在智庫都有討論新農業政策的規劃,而且有一定的想像,她特別指出,第一,規劃不是全部,執行才是最重要的重點;第二,在執行的過程中,溝通確實是非常重要,因為如果不溝通的話,會衍生出很多的問題。 蔡總統表示,新農業政策的執行有一個專案計劃,她會拜託行政院協助農委會和各部門協調,她也要拜託立法院來自農業區的幾位立委共同參與這個會,因為和地方進行溝通,地方民代還有地方組織是最重要的幫手。 2016/12/15 今日新聞 2.【行銷國產雜糧 安定推出「豆豆農」】 雜糧穀物近年在市場甚受到青睞,安定區農會鼓勵在地農友栽種國產雜糧,以國內生產替代進口、提升自給率,同時為雜糧品系、品質進行把關與推動天然栽種,安定區農會並推出「豆豆農」品牌為國產雜糧打名號。 安定區農會推動在地生產的本土非基改的雜糧作物,打造安全農業村的品牌形象,推出「豆豆農」國產雜糧品牌,並設計有「紅豆姐」、「黃豆弟」、「黑豆妹」、「綠豆哥」等品牌。安定區農會總幹事王寶民表示, 安定區因為天候以及土壤等優良條件,不僅所栽種的胡麻聞名全台,國產雜糧的品質也相當好,農友採用天然栽種、人工採收等方式,同時由農會進行農藥檢測以及雜糧品系等把關措施,以維持產品的優良性與安全性。 2016/

季節性缺工日本這樣做:由農協(JA)整合農會人力解決缺工問題

圖片
季節性缺工日本這樣做:由農協(JA)整合農會人力解決缺工問題 編譯 柴幗馨 / 編輯 林韋佑 日本熊本縣八代市是番茄盛產區,每年四月則是八代市番茄的採收期。然而今年四月發生震度達7級的熊本大地震,當地居民大多已經疏散至其他縣市避難,因此也讓八代市的溫室番茄採收面臨嚴重大缺工的問題。 今年是八代市番茄農民最忙碌的一年,往年協助採收的打工勞力,都因為今年4月14號的熊本大地震被迫疏散至外縣市的避難所。但當時正值番茄採收季,八代農會的番茄農民也因為採收缺工忙得焦頭爛額。 盛產期的番茄產區,每天能採收將近160噸的番茄。以往在這個時間點,八代農會的農民會集合起來,總共180多位的工人一起協助採收。但地震後,農民四散在各地避難,近4成的採收人員無法回來八代市工作,因此導致嚴重缺工。 為解決這個問題,由380個農民組成的日本番茄農會組織( JA tomato producers’ organization (註) ,利用勞動管理計畫,統整各地番茄園的採收資訊,並協助八代市農會,每天安排180名採收工人,以輪班方式早晚換班協助當地番茄園的管理與採收工作。 由農協整合全日本種番茄農民採收訊息,蒐集有經驗的可靠工人資訊,在缺工時期調派人力給地方農協系統,解決短期缺工問題。如何統整各項作物的採收資訊與人力資源?日本農會這樣做! 註:番茄農協組織是日本農協底下的地方性團體,由生產番茄的農民組成,目前擁有380位農民會員。 資料來源: The Japan Agri News April 26, 2016  Tomato producers jointly tackling shortage of part-time workers at grading house in quake-hit area of Yatsushiro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Kumamoto prefecture 延伸閱讀: 關於日本農協的資訊 The Japan Agri News日本農業新聞,擁有85年報導經驗的農業媒體,專門提供日本的農產訊息。 點此看更多介紹

台灣農人週報1205-1209

圖片
台灣農人週報1205-1209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 台灣農業缺工與老化問題嚴重,關鍵在於薪資低、工作短期性較不穩定、零工性質收入不固定、加上田間工作環境差等等因素。建設農業設施、發展農業自動化來改善工作環境,增加農產品價值並提高農業收入與薪資;制定地區與期間性的計畫生產,排除各種不確定因子,並保障務農人的薪資與福利,才能真正解決缺工問題。解決農業老化問題,補助公費念大學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工作環境的弱勢不解決,就無法吸引年輕人投入農業。更何況,大多數大學農業科系畢業生、甚至碩士生、最後都選擇考公職,真正投入基層農業生產的仍然還是少數。政府鼓勵務農的想法固然好,但政策仍需要更務實的考量才不會浪費納稅人的錢。 1. 【解決農業缺工 農委會四處找人 專業技術、失業、服刑人、假日農夫全上場】 農委會8日宣布「2+2方案」,企圖以招募農業專業技術團、農事服務團、外役監、假日農夫團多管齊下,解決短期農業缺工問題。計劃推動成立「農業專業技術團」,招募具備農業專業背景及相關專業證照的團員,協助處理嫁接、田間管理等專業農務工作。 除了技術團、農事團之外,農委會也計劃透過引入外役監、假日農夫等管道,盼能增加短期勞務人口投入農務工作。之前曾經聘過農事服務團僱工的彰化溪州果農葉佳憬表示,農事服務團、技術團會不會成,值得觀察。農委會主委曹啓鴻、副主委陳吉仲紛紛強調,目前暫時不考慮開放農業外勞,一定會在國內試過所有方法之後,待確定國內人口仍無法解決缺工問題才會進一步考慮開放。 2016/12/09 上下游新聞市集 2.【首位台灣農夫登富比世 毛豆職人創億元綠金奇蹟】 高雄毛豆職人侯兆百創業大膽,主打產銷履歷毛豆,機械化開創規模經濟,科技化管理產業,堅持把最好的留在台灣,年營業額上億元,創造台灣綠金奇蹟,是首位台灣農夫登上富比世雜誌。 從毛豆採收到冷凍製成,只花2.5小時,就能鎖住毛豆風味,加上包裝出貨,最快只需3小時,品質佳深獲日人青睞,連全國最大連鎖店全聯也是他的客戶。他組成經營團隊,善用農業科技管理,透過GPS定位農田,控制播種、噴藥時間,紀錄毛豆生長過程,智慧型手機則用來管理客戶訂單,9成外銷日本,年營業額上億元,創造綠金奇蹟。他近年來開發毛豆豆漿等產品,與冠軍麵包師傅吳寶春開發麵包、無印良品合作豆製品,更挺進台北黃金地段,開

跨國公司壟斷非洲農業資源,科學家警告:水資源爭奪將成為衝突導火線

圖片
[農業經濟] 跨國公司壟斷非洲農業資源,科學家警告:水資源爭奪將成為衝突導火線 編譯 Angus / 編輯 柴幗馨 非洲往往被認為是農耕技術落後的地區,低度開發也讓非洲保有了更多的可耕地面積。近年來各大跨國農企業,例如孟山都、拜耳、先正達等種子公司,紛紛在非洲的糧食產業投入大筆資金,而這些公司也提出許多回饋當地的「扶貧計畫」,提供技術與種子给非洲小農,協助農民生產更多糧食,解決非洲糧食不足的問題。然而這些挾帶大筆資金的農企業,建設當地灌溉系統與發展農業技術之後,也衍生水資源壟斷、土地壟斷等資源搶奪的問題。 今年9月科學家首度分析非洲農業用水現況:跨國公司進行大規模的作物生產,導致水資源競爭加劇,也提高當地農民與跨國公司的衝突風險。 自21世紀開始,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大型跨國農業公司便在非洲承租大片土地,取得便宜的木材發展生質能源。根據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整理,在非洲有將近3%的土地都承租給國際大型農業公司。租約往往長達33~99年,而評估土地利用方式往往只考慮可耕地面積,而忽略所需灌溉水量與水資源取得的難度。 由於這些跨國公司投資的作物種類,比起傳統作物來說,都是水分需求量高的作物,也因為地理位置及灌溉系統的差異,讓大型農企業需要更多的農業用水量。 研究團隊分析非洲的跨國公司農業用水資料,根據土地面積與生產系統,建立非洲各地區的作物生產需水量模型。模型結果顯示,大型農業公司需要大量的雨水作為灌溉水源,甚至超過一半的灌溉水都必須倚賴降雨。這導致大型農業公司更倚賴地下水、河流、池塘等淡水,才能維持穩定的作物生產。 地理學家Emma Li Johansson認為:對於用水需求大的農業生產區(研究中稱為熱區,hotspot)。熱區的分布與數量,將是未來跨國企業在非洲的資源壟議題的研究重點。有別於以往只注意生產面積,新的研究方法將水資源利用也納入探討非洲農業的發展項目。 研究主持人表示:希望能透過這樣的模式研究,提供跨國農業公司評估自己的農產區需水量與實際可以使用的水資源,並針對現在大型農企業在非洲的農業用水現況,提出可靠的科學數據。 資料來源: 每日科學 Sep 28, 2016   Foreign farms increase the risk of conflicts in Africa 參考文獻

台灣農人週報1128-1202

圖片
台灣農人週報1128-1202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 台灣擁有美食王國的美譽,但我們的食品加工管理法規,卻只適用於大型食品廠商。小農加工、家庭工廠無法可管、也無例可循。大小規模加工必須分級管理,才能讓小型生產者在合理的規範下進行加工。評估加工品的風險高低,限制特定食品加工的權限,才能保障消費者的食安權益。而加工商的自主管理,更是維持衛生生產線不可或缺的要素。農業倚賴加工才能提高產值,如何替小型生產者量身訂做法規,需要需要跨部門的協商才能解決問題。 1.【林揆:積極推動農業現代化 以雲林為新農業大糧倉示範據點】 為讓國人享用更多在地食材,帶動稻作生產轉型,行政院長林全26日至雲林訪視「大糧倉計畫」辦理情形。林院長表示,要振興台灣農業,就要引進年輕人、新方法及生產環境,推動農業現代化。過去的土地劃分造成農業發展障礙,將土地整體運用,才能解決農業最基本問題。此外,政府除了希望農民種植稻穀之外,也能種植雜糧。 我國可以耕種具特色和高價值的雜糧,與國外做出區隔,使我國農產品更多樣化。林院長也指出,土地的重新規劃、整理和利用非常重要。農委會所提的保價收購制度,希望為農民創造另一項選擇。最低補貼制度也期望使農民可選擇具高經濟價值作物。政府提出多項作法,希望將來讓年輕人選擇投入農業,台灣農村才會有希望。 2016/11/26 中華民國行政院 2.【溫控免費 紅龍果園種這5草冬暖夏涼】 為幫助果農穩定生產力,降低成本,農委會台東農改場為紅龍果園找到天然免費溫控的撇步,只要混種蠅翼草、馬蹄金、怡心草、金腰箭舅及匍根大戟等5種草,可讓土壤冬暖夏涼,提高肥力,抵抗環境劇烈變化。 作物環境課助理研究員黃文益指出,果園種草原本就有利土壤產生冬暖夏涼作用,並提高肥力,進而抵抗環境變遷,農改場循此找出最佳植草組合,要讓果農得到最好的溫控效果,助益果樹生長。此外,種草還能提高土壤肥力,有機質含量提高約0.7%到1.3%;有效性磷含量則是每公斤提高約122到187毫克。至於栽種人力,台東區農改場測試估計,種植初期所需的人力較多,每月每分地約需40工時;只要成園後,雜草不易入侵,管理工時驟減,每月每分地僅需4工時。 2016/11/26 中央通訊社 3.【東台灣首例 畜牧糞尿轉施肥】 花蓮縣振興牧場、曹其

世界糧倉大變動?氣候變遷將重新分配全球糧食生產地圖

圖片
世界糧倉大變動?氣候變遷將重新分配全球糧食生產地圖 編譯 林韋佑 / 編輯 柴幗馨 近年來美國、中國與歐洲國家紛紛開始在非洲地區投資糧食生產公司,試圖建立自己的「海外糧倉」,確立各國在世界糧食生產的地位。而最近一期的《自然通訊》期刊中,科學家提出可耕地面積不斷下降的警訊:隨著全球可耕地面積的減少,尋找新的農業生產區,將是未來糧食安全發展的重要目標。 全球人口在未來30年預計將達到90億,因此全球糧食的生產量需增加一倍才能確保人類的糧食安全。英國伯明罕大學研究顯示,目前小麥、玉米和水稻等糧食作物的生產區,都是容易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區域,科學家更預言,在2050年之前,這些地區的糧食生產,都將因極端氣候導致產量大幅下降。因此,尚未被人類利用的可耕地,將有極大的糧食發展潛力。甚至,未來全球糧食生產地圖極有可能發重大劇變。 科學家設計了氣候變化模型,並和土地生產力數據相結合,預測未來50-100年,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農業土地生產的潛力可能的改變結果。並發表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 期刊。 未來50-100年人類的糧食生產區域將有以下改變: 全世界將近一半的玉米(43%)、三分之一的小麥(33%)與稻米(37%)將是氣候變遷影響的敏感地區。 熱帶糧食生產區,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南美洲以及美國東部,可能會面臨嚴重減產的危機。 反之,包括俄羅斯西部和中部以及加拿大中部的溫帶地區農田,則增加農業生產的機會。 世界最貧困的地區常被人們認為是受氣候變遷衝擊最大的地區,但研究顯示,已開發中國家也可能遭受到同樣的衝擊。對高度開發國家來說,透過生產技術能讓土地利用最大化,雖然單位面積下達到最高的產量,但相對的這些地區對於氣候變遷的負面影響也更敏感。 計畫主持人Tom Pugh博士表示:「研究模型顯示,氣候變遷下,未來要再增加土地生產力,並提高作物產量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不過對於溫帶地區國家來說,很有可能因氣候變遷的因素,使得作物在這些地區的產量增加」。 氣候變遷對全球農地的分配、政治與社會文化有非常深遠的影響。目前糧食生產區未來很有可能必須進口糧食,而目前主要進口糧食的國家,未來則很可能是主要的糧食生產區。 「氣候只是影響未來全球農業發展的其中一個因素;在地的因素如土壤質地、水源取得

台灣農人週報1121-1127

圖片
台灣農人週報1121-1127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 雜糧復耕與增加稻米消費量是近年來政府提升糧食自給率的策略。台灣人的主食不再以米飯為大宗,取而代之的是小麥、大麥等麵食與麵包。推廣米麵包,便能在國人的飲食習慣中,替白米多創造消費需求。而大豆、紅豆等雜糧作物機械化耕種,也是增加糧食自給率的手段。「消費型導向的生產計劃」正在替台灣農業尋新的希望。 1.【新鮮品質高 非基改國產大豆搶市】 行政院農委會積極輔導農民契作非基改大豆,在每年11月天氣逐漸轉涼時收成。農糧署南區分署指出,國產大豆保有新鮮營養成分,是消費者購買大豆產製品的最佳選擇。 農糧署南區分署分署長姚志旺表示,大豆為黃豆、黑豆及毛豆的統稱,大豆營養價值高,用途及需求很廣;豆漿、豆腐及豆皮等大豆產製品已為國人普遍接受。現在還有業者開發出大豆豆奶、毛豆霜淇淋、毛豆麵包及烘培福豆等產品,使大豆產製品更加多元化。姚志旺表示,國人對本土農產品的需求和信賴,是增加台灣農業產值的原動力。消費者選購大豆產製品時,可認明原料為國產非基因轉殖大豆。 2016/11/23中時電子報 2.【百事食品宣布持續在台投資 60%使用台灣在地馬鈴薯】 跨國食品企業集團百事公司今天宣布將持續在台投資,台灣百事食品總經理黃珮婷指出,目前樂事洋芋片60%都是使用台灣在地的馬鈴薯,並和台灣百戶農家攜手打造高品質的馬鈴薯,也是台灣目前唯一零食品牌從農田到店鋪的美味。黃珮婷指出,為持續實踐深耕台灣及支持台灣農業發展,樂事洋芋片這次則是特別和長期關心台灣農業的SUPER BUY合作,推出「樂事聖誕小農樹禮盒」,並首創洋芋片跨界在地農產品入菜,邀請知名主廚劉韋彤Joanna以洋芋片和台灣在地農產品設計食譜,讓消費者在家就可以輕鬆DIY。 2016/11/22 聯合新聞網 3.【氣候轉涼預防豬隻下痢 豬農戶強化生物安全防護措施】 行政院農委會畜衛所表示,仔豬的消化道健康影響生長性能,從出生至離乳階段是哺乳仔豬腸道最為脆弱之時期,容易受到外在環境改變或病原感染而引發下痢。隨著節氣改變,氣溫下降,又到仔豬下痢發病的高峰期。因此,該所呼籲養豬農民要降低仔豬下痢之發生,進而提升仔豬育成率與生長性能。 豬流行性下痢與輪狀病毒感染等目前則無疫苗可使用,畜衛所籲請養豬農民強化生物

大選之後?川普必須面對的7個農業議題

圖片
大選之後?川普必須面對的7個農業議題 編譯 柴幗馨 / 編輯 林韋佑 美國掌握了全球黃豆、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的生產,是世界農業大國,也是與亞洲國家重要的貿易對象。政治素人川普當選美國新任總統之後,新政策走向及農業發展策略,不只美國農民在關心,全世界都關注。 著名的農業顧問公司Pro Farmer的副總裁Jim Wiesemeyer分析:商業起家的川普,將大幅鬆綁美國環境保護署對農業生產的限制,諸如土地利用、環境保護等各種隱藏在農民生產過程中的成本,這對大型農企業來說將是一大福音!Jim也提出了7個川普上任後影響農業發展的政策方向: 1. 暫緩TPP簽訂: 主張保護主義的川普上任,加上共和黨贏得國會多半數席次。未來國會將暫停所有與簽訂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有關的事務。不過,選前大聲疾呼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區、以及誓言對中國課重稅等政策,則很難被兌現。畢竟中國還是美國的主要貿易國家,每年美國出口了將近65%黃豆至中國,在現今的國際情勢下,川普要徹底落實選前政見的機會可說是難如登天。 2. 政策性支持玉米生質能源發展: 愛荷華州是美國最大的玉米生產區,也是川普這次逆轉勝的關鍵選區。因此可預期在川普上任後,將有助於愛荷華州玉米生質能源產業的研究發展。 3.重新修訂農業基本法,更重視畜產業與棉花業保險: 新任參議院農業顧問委員會長,出身自美國畜牧重鎮的Sen. Pat Roberts 也是川普的農業顧問之一,川普上任後,畜產疫苗補助與疾病防治的相關措施將是他推動的重點項目。另一方面,今年受到極端氣候影響,美國棉花嚴重減產,在共和黨執政後,隸屬堪薩斯州的共和黨國會議員,將極力推動棉花納入農業部的民生必需品清單中,爭取更多棉花產業的保險補助。 4.美國食品農業說客Michael Torrey 入閣,食安政策將更貼近產業 (註1) : Michael是知名乳製品公司的說客,也是川普競選期間的重要金主,各界對於川普邀請Michael入閣看法不一,有人認為這又是官商勾結的戲碼,也有人表示任用業界人士入閣,能讓政策與產業相互接軌。 5.農業勞工問題將浮出檯面: 競選前川普宣告將遣返所有的美國境內的非法移民,然而這些移民大為農場的廉價非法勞工。川普的排外政策,將會讓許多農場

台灣農人週報1114-1118

圖片
台灣農人週報1114-1118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 日本核災區食品開放輸台與否,各界爭論不休。民眾對我國的邊境查驗完全失去信心,再嚴格的檢驗標準都無法說服大眾。如何改善邊境查驗效率,重新建立台灣人對檢驗制度的信任度,執政當局面臨的重要課題。 1.【全球獨有四月桃紅鈴 農試所研發成功桃子新品種】 行政院農委會農試所成功培育桃新品種台農7號「紅鈴」,剛通過植物品種權申請,未來有希望成為全世界在4月可以供貨的桃子新品種,並傲立於國際桃子市場。 桃子在全球鮮果供應鏈上在4月有供貨缺口,因北半球生產的桃子尚未成熟,而南半球生產的桃子已達冷藏供貨的極限,因此世界各地的貿易商都在尋找4月份可供貨的桃子貨源。反觀台灣冬季氣候溫和,是世界上少數可以生產4月桃的地區,且靠近消費市場,未來有希望成為全球獨有4月鮮食桃的供應地。「紅鈴」桃開花期早,冬休眠所需時數少,台灣中部以北皆適合種植。果形大而圓整,平均果重148公克,成熟時果皮全部為紅色,果實品質佳且櫥架壽命比一般多3天。 2016/11/17 今日新聞 2.【政院:日本非福島地區食品進口管制措施 堅持四項禁止原則】 針對進口日本核災區食品議題,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表示,對於恢復日本非福島地區食品進口,政府一定依照歐盟及美國等先進國家更嚴謹的管制標準進行進口管制,做好食安把關,並落實邊境管制、逐批檢驗把關程序,杜絕任何輻射汙染食品進口,實質保障國人安全。 徐發言人指出,中央政府及民進黨執政的十三縣市堅持四項禁止原則:一、福島縣食品禁止進口。二、原先不准進口之群馬、櫪木、茨城、千葉等4縣市的茶、水、嬰兒奶粉及野生水產品等四類產品依舊禁止進口。三、上述四縣市未檢附官方產地證明、輻射檢測證明雙證件的食品禁止進口。四、美國、日本不能上市的食品,台灣禁止進口。 2016/11/16 中華民國行政院 3.【減少稻草焚燒 中市環保局補助農民用益菌肥】 目前正值二期稻作收割期間,傳統認為燒稻草可以製造鉀肥,增進土地肥沃,也能抑制病蟲,不過燃燒稻草濃煙含有PM2.5及許多空氣汙染物,影響空氣品質,危害人體健康。台中市府環保局與台積電合作,補助農民使用天然肥料「益菌肥」,採用生物分解方式,將稻草剪段後添加「益菌肥」協助去化。 「益菌肥」翻耕稻田,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