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7的文章

雜草立大功,覆蓋作物取代除草劑的秘訣看這裡!

圖片
雜草立大功,覆蓋作物取代除草劑的秘訣看這裡! 譯者 香香 / 編譯 柴幗馨 / 責任編輯 林韋佑 選擇不同功能性的覆蓋作物,混在一起種效果更好 美國賓州州大學農業科學院研究發現:將不同種類的的覆蓋作物種子混在一起播種,比起分區種植,維持土地肥力與維護農田生態系的效果更好,同時還能維持經濟作物的產量。這是第一篇文獻以「功能性」分析各種覆蓋作物在田裡的功用,包括主要經濟作物產能的貢獻與對農業生態系價值,研究結果發表在2016年9月的應用生態學期刊《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 「覆蓋作物」指的是:對田間土壤保水力、土壤結構、肥力等,與雜草管理有幫助的作物。台灣常見覆蓋作物有百喜草與百慕達草,具有防止土壤被雨水沖刷而流失的功用。其他像是魯冰、田菁等綠肥作物,則能維持土壤肥力。 研究主持人Kaye教授表示:過去很少有覆蓋作物的文獻,特別是針對不同種類綠肥植物組合對田間經濟作物產量影響的論文。因此研究重點是分析各種覆蓋作物的功能,包含作物對雜草的抑制能力、對土壤無機氮素的貢獻,能降低多少施肥量、與最終能提升多少玉米的產量等。 論文第一作者 FInney助理教授表示:釐清各種覆蓋作物對經濟作物的功能是很重要的。田裡種越多種綠肥植物就越好嗎?能不能夠找出覆蓋作物的混合原則? 試驗在賓州州立大學的Russell E. Larson農業研究中心進行。在玉米栽培季之前,使用18種不同的種子混合比例作為綠肥。經過兩年的玉米田間試驗,分析其中5種綠肥作物對土壤、田間生態系、與玉米產量的影響。 農藝學家將覆蓋作物的功能區分如下, 夏季裏作使用 大 豆 、菽麻等 固氮作物, 綠肥作物則是甜菜根、 小米、 燕麥、高粱。 冬季裏作則使用 紅菽草與長柔毛野豌豆等耐寒固氮作物,搭配 大麥、黑麥草、裸麥等綠肥作物。並比較分區種植與混合種植不同作物下,對玉米產值與田間管理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使用多種固氮能力強豆科作物進行裏作栽培,反而導致經濟作物(玉米)氮元素吸收量下降,降低玉米產量。但混合豆類 與非豆類的作物組合,就可以同時提供無機氮,且維持良好的碳氮比。 在夏季裏作的試驗結果中,混合大豆、菽麻等固氮作物,搭配甜菜根、燕麥、與小米等綠肥作物的組合,比只有單純種植固氮作物或綠肥作物的組合好。 Finney

台灣農人週報0417-0421

圖片
台灣農人週報0417-0421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 「雞蛋含有超標戴奧辛」事件,調查報告指出,汙染源可能為含有工業級礦物添加物的飼料。台灣現行飼料法規管理,缺乏可更新的登錄機制,不同飼料廠商的料源,也尚無可溯源的系統。一旦出現產品受汙染的問題,往往很難查出汙染源頭。溯源性的飼料管理與透明化,才能提升畜產業競爭力。 1.【坪林區農會 包種茶電腦色彩選別機啟動】 為減輕農友挑梗負擔,提升茶葉品質,農業局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補助補助坪林區農會引進最新電腦色彩選別機幫忙挑茶梗,4月15日正式啟用,效率較過去提升一倍,春茶即可提供農友服務。 坪林產區茶生產多集中於春冬兩季,旺季生產期間,每日待挑梗茶葉可達3,000公斤,舊設備每日僅能處理400公斤茶葉。坪林區農會理事長王成意表示,更新設備後1年可處理達6萬公斤,節省約12,000人次勞力。這幾年推動333茶清方案,由茶葉生產源頭管理開始,透過「茶葉生產三段控管機制」、「生產三級品質檢驗把關」、「三層輔導農友安全觀念」等三方面的檢驗管理機制。 2017/04/15 自立晚報 2.【農糧署推有機耕作 砸9.94億元提6大措施】 農委會推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助措施,提出有機及友善耕作環境補貼、有機集團栽培區基礎環境工程、提高有機驗證及檢驗費補助比例、有機及友善耕作溫網室設施、有機及友善耕作農機具設備、拓展學校午餐使用有機食材及有機推廣行銷等6大措施,總經費共9.94億元。已取得有機驗證及友善耕作面積者,可申請生態獎勵給付,每年每公頃3萬元,補貼期限3年。 農委會將輔導設置公設有機專區16處、自營有機專區10處,並協助建置有機專區基礎環境設施。有機驗證及檢驗費補助比率將由80%提高至90% 。農糧署指出,會建置學校午餐有機食材理貨、截切及物流設施設備;輔導設立農民直銷站及大型量販通路有機及友善農產品專櫃;辦理有機消費宣導及推廣有機食農教育。 2017/04/17中國時報 3.【群眾集資助「農」圓夢 農業好點子競賽開跑】 農委會為推動農業創新及鼓勵創業精神,特舉辦「農業好點子群眾集資競賽」,競賽活動自4月1日起至10月31日止。該競賽14年共促成24個團隊成功募得868萬元,106年特別提供首獎團隊創新提案補助與參訓名額、開放參賽團隊於國

混在一起會更好!研究發現兩種覆蓋作物一起播種,能提高玉米產量

圖片
混在一起會更好,兩種覆蓋作物一起播種,能提高玉米產量 編譯 心潔 香香 / 編輯 柴幗馨 什麼?田裡長雜草反而讓土壤更肥沃? 裡作栽培,意即在兩個主要作物(或稱經濟作物)的栽培空檔期間,進行播種,等待下一期經濟作物開始耕種時,收穫植株或直接翻耕至土壤的耕作方法。 美國賓州州立農業科技大學的研究發現,將不同特性的覆蓋作物種子混在一起播種,比起分區域種植,更能提高農田的生態價值與產量,且有益於日後種植的經濟作物生長。 裡作栽培與其他耕作方式比起來,是相對少又冷門的研究。然而利用這些不起眼的雜草,卻能在田裡小兵立大功;美國常見的覆蓋作物有燕麥、蕎麥、三葉草和小米等,美國農業部(USDA)甚至會用直升機,從空中撒下這些覆蓋作物的種子,以維持農田土壤地力,由此就可知道它們的效益不容小覷。 圖片來源: 美國農業部Flickr 覆蓋作物的相關文獻不多,隨著 農業生態學 逐漸被大眾重視,科學家發現覆蓋作物應用範圍廣,不但能應用在果樹草生栽培,減少除草劑使用;還能作為綠肥恢復土壤地力。但那些覆蓋作物組合暨適合農民使用,又能減少農耕對於環境的衝擊?其作用機制為何?始終沒有卻且答案。 通常農民為了簡化工作,只會種植一種覆蓋作物,例如玉米田搭配整區的蕎麥或紅三葉草。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首次進行一項破天荒的試驗:混合多種覆蓋作物種子進行裡作,並分析各種作物組合對經濟作物 (玉米) 的產量貢獻。 不同種類的覆蓋作物有各自的強項,有些能有效抑制雜草,有些能直接提供土壤氮源,或是將土壤中的氮固定在植株內,提供農民作為綠肥使用(固氮作物)。但是長期種植固氮作物時,由於作物過度吸收土壤氮肥,也導致土壤肥力下降。 圖片來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wavecult/ 研究發現,固氮的成效表現比較好的綠肥作物,會使經濟作物吸收土壤氮肥的效率變差,並讓經濟作物的產量下降。但同時混合豆類與非豆類的種子作為覆蓋作物,就可以同時提供氮肥且維持土中的維持氮含量。 換言之,裡作栽培時,混合不同功能性的覆蓋作物,就有一舉兩得的效果:維持土壤中的氮肥含量,又能得到富含氮肥的綠肥作物。 研究團隊接下來會找出更多的應用組合,並分析各種覆蓋作物的功能性,以及應用價值,包括:如何增加經濟作物的產量與品質,以及對田間生態的貢

台灣農人週報0410-0414

圖片
台灣農人週報0410-0414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 十年之前,有機農業立法完成,除了帶動新一波現代農業反思浪潮,也引發消費者對於「食物與農業」的知識探索需求。「友善環境」、「食農教育」、「無毒安全」等早已成為「新創農業」不可或缺的形容詞。友善土地與永續發展的概念固然立意良善,但矯枉過正的「自然、無毒」也讓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入侵大眾腦袋,甚至成為農產品的刻板印象。例如「有機農產品就該農藥零檢出」、「不施化肥與農藥才是無毒農產品」等,殊不知台灣有機與慣行農田比鄰,容易造成藥劑互相汙染;又或者農田旁工廠排放的廢水直接汙染灌溉水源;甚至農田土壤酸化貧脊,只能依賴化學肥料進行土壤改良等。過去植入在消費者的錯誤農業思維,就是導致目前有機農業無法順利推廣的絆腳石。過度排斥化肥與農藥,導致更多想轉型做有機的農民面臨生計與理想的困難;要求零檢出讓農民只能放棄汙染風險高的農田,順理成章的讓農地變工廠;無毒與農藥殘留的必然性,也讓有機農產品的安全性充滿矛盾。使用有機農法種植稻米,有農藥殘留卻未超標(意即安全的容許量下),消費者是否願意買單?當我們希望台灣有機農地面積不斷增加的同時,是否也該考量農地環境汙染現況與消費者的食安權益,並重新建立一套各方都能信賴的標準,真正讓台灣農業永續發展。 1.【挽救式微恆春洋蔥產業 農會助轉型機械化】 洋蔥是屏東縣恆春半島最具歷史和代表性的農產品,但在農村人口老化、工資上漲、國軍助收兵力縮減等不利因素下,部分蔥農棄種或轉種,栽植面積逐年下降。 為挽救式微的洋蔥產業,恆春鎮農會將以機械化扭轉頹式,年底將輔導產銷班購置播種機,踏出自動化第一步。鎮農會理事謝信惠說,恆春半島蔥田大多面積小且零星,洋蔥從播種、田間管理、採收到分級包裝,需要大量人力,鎮農會已有自動化分級設備,但其他機械化採購成本高,小農無法負擔、意願低,農會年底先輔導產銷班採購播種機,並透過農糧署補助減輕負擔,至於高雄農改場研發的採收機,無法區分大中小,仍需要調整。 2017/04/11聯合報 2.【青農購機器 助老農種甘藷】 金山甘藷目前進入插秧季節,產地金山農村人口高齡化,青年農民楊新基不忍老農辛苦耕種,從國外購買造價50萬元的甘藷栽種機器,由農業局補助20萬元,首度引進金山幫老農代耕地瓜田,農學市集召集人楊儒門也到場協助,未來將

【農民之聲】情非得已,農民無法拒絕農藥的原因...

圖片
【農民之聲】情非得已,農民無法拒絕農藥的原因... 作者 楠興農場/責任編輯 柴幗馨 從農資歷:28歲,男性 栽培方式:紅龍果,採IPM害物整合管理 本文由經過農報主編整理與潤飾,提供讀者更清晰、更多元的農業視角 食藥署公告修正「農藥殘留容許量」,其中修訂了幾項延伸用藥的殘留規定,卻又引發立委與民眾的恐慌。「為什麼開放更多農藥?」「以前沒有怎麼現在有咧?」其實開放延伸用藥的政策,不但能重新整理過去不合時宜的農藥規範,讓許多低毒性的農藥能夠擴大使用範圍,也能減少農民使用非推薦用藥的案例。過去大家總是看到有機農民說:我不灑農藥,請跟我買水果。這次不妨聽聽「慣行農民」的心聲,為什麼要噴農藥? 每次噴農藥,都需要梁靜茹給我勇氣... 就像上戰場一樣,噴就是勞神又勞力的苦差事。首先必須全副武裝穿上防護衣,而且從開始配藥,就得小心,避免藥劑噴濺至身上。接著在太陽底下扛著藥管一整天,還得隨意注意風向的改變,一不小心又是滿身的農藥。完事後還得仔細清潔藥桶與管線,再把設備通通收好。噴一次藥下來,摸到吸到的農藥可能破百ppm,傷肝又傷心。不僅如此,好的農藥不便宜。芒果一甲地噴一次就噴掉兩張小朋友!更慘的是,只要一下過雨,果農就必須在爬上爬下噴藥,若沒有照起工噴,嬌嫩的愛文芒果很容易就染上炭疽病。情非得已,農民不會想使用農藥。 噴藥這種把命拚的事,為什麼我們願意做? 台灣的蔬果產業,只有少數農民能做到完整的溯源生產。大多數的農民,只能被迫進入傳統運銷體系,如拍賣、或是批發市場,再經過水果商、盤商等將產品送至傳統市場。因此一般民眾在菜販、水果攤上看見的,頂多有吉園圃與QR碼貼紙,檯面上幾乎都是無法溯源的農產品。而傳統通路看品質,拚產量,「食物的可追溯性」完全不具優勢,農民自然而然不願意投入。一旦驗出農藥殘留超標,由於無法追溯生產者,後續追查總是不了了之,久而久之藥殘抽檢的力道也會小很多。 因此站在大多數農民的角度,既然通路對農藥殘留沒有太大的要求,種出未檢出的產品也不無法賣比較貴,為什麼要犧牲產量、賣相,跟自己的收入過不去,還要被其他農民訕笑呢? 只有少數規模大、能夠穩定產量的農民才有能力做到4章1Q的標準 (有機、優良、產銷履歷、吉園圃、生產追溯) 。而溯源農產品的優勢,就能進入大型通路,比方大賣場、有機商店、農民

台灣農人週報0403-0407

圖片
台灣農人週報0403-0407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 每年3、4月都會見到荔枝椿象大爆發的新聞,也總看到號稱「生物防治新星-平腹小蜂」的相關報導。農改場與相關研究單位於2015年便開始在台灣進行平腹小蜂應用在果樹的防治研究。而經過兩年多的試驗,目前仍然沒有可靠的參考數據供農民操作,例如單位面積的荔枝園,建議施放的蜂群數量、不同緯度果園其蜂群生長速度不一,是否需依照作物生長狀態調整施放時間等。依照蜂農經驗轉述,1公頃荔枝園需要1萬隻平腹小蜂才有防治效果。而據 農傳媒 (荔枝椿象肆虐全臺,平腹小蜂藉蓖麻蠶卵以蟲剋蟲) ,目前官方僅提供12萬隻給農友,其數量無法充分讓果農進行生物防治。目前這項防治仍處於試驗階段,一般人也無法從市面上購買得到。儘管改良場聲稱生物防治效果顯著,可應用在有機果樹栽培等等,事實卻是不盡理想,農民仍然得依賴化學農藥才能維持產量。也希望相關單位能將平腹小蜂的試驗資訊公開,提供蜂農及農友參考。 1.【5月報稅 自力耕作農營所稅可望免徵】 農委會7日將研商訂定農業發展條例第47條之1子法,預計4月底前訂定完成,屆時自力耕作農登記的組織農場及農業合作社,今年5月報稅時,可望適用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企劃處強調,修法後不以營業額或是營業規模大小,作為是否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的判斷依據;而是只要農民依法向主管機關農委會登記的獨資或合夥組織農場、農業合作社,所銷售的自行生產初級農產品的所得,都能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5月是報稅季,農委會預計4月底前,將登記辦法及初級農產品的範圍明訂出來,到時候農民就可依登記辦法辦理登記。不過,企劃處也表示,一旦設立公司做出口外銷,則還是要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2017/04/07中央社 2. 【「參數型農保」准了 累積降雨量達門檻就理賠】 保險局副局長施瓊華指出,日前金管會剛審核通過「降水量參數養殖水產保險」,這張保單設計是以約定累積降雨量、作為啟動保險契約賠付要件之參數型保險,由產險業者與屏東縣政府合作,適用對象是屏東縣的養殖水產業,並以累積降雨量為依據。 未來只要屏東地區的累積降雨量在48小時內、達到480毫米,無論是否有無災損,凡達雨量就能啟動保險理賠。施瓊華說,金管會將持續協助推動農業保險,同時鼓勵保險公司配合政策研發更多農業保險商品,以切合農民實際投保需

【農民之聲】 農委會老挨罵?透明、公開、可追蹤的農藥審查系統,才能真正解決農藥問題

圖片
【農民之聲】  農委會老挨罵?透明、公開、可追蹤的農藥審查系統,才能真正解決農藥問題 作者  農報主編  柴幗馨 氟派瑞爭議引發各界對台灣現行農藥申請登記流程的質疑,面對各界對農藥法規的爭論,農委會表示:一切合乎法律流程,但疏於和大眾溝通,會再加強和公民團體的意見交流。而爭議就此落幕了嗎?立委蔡培會質疑,「要求放寬氟派瑞容許量的是農藥商」,根本不合理。也有其他立委指出現行農藥申請流程,就是球員兼裁判!還有公民團體認為:應該要將申請報告公開給大眾才能廣納各方建議。關於農藥申請流程的疑問,農報整理了農藥使用規定最嚴格的歐盟,與地理位置相近、產業結構相似的日本,互相比較各國農藥申請流程。讓讀者們一起來思考,是否台灣有更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1. 要求放寬氟派瑞容許量的是農藥商,根本不合理? 綜觀歐盟、日本甚至美國的農藥申請,都是由藥商或販售單位提出。只要政府機構的嚴格規範申請者必須準備的文件以及試驗資料,就能根據申請文件進行審查,並進行田間試驗,測試該藥劑在不同地區的效果等。由廠商自行提供數據,經過審查後才交由主管機關,決定是否准許開放使用。 政府在申請流程的角色僅為審核與評估,且由農藥商吸收審查成本。此依程序不但非常合理,還是全世界行之已久的常見農藥申請基本知識。 2. 球員兼裁判的農藥申請流程? 台灣農藥申請首先必須經由藥毒所進行生物安全性評估與產品質量檢測等,再配合農業試驗所的田間試驗結果,評估農藥是否適合台灣的田間操作。接著才將報告送至防檢局,由防檢局農藥技術諮詢委員會決定是否核准登記使用。一旦登記成功便由衛服部依照國人飲食文化,制定每日容許量標準。 而對照歐盟與日本, 申請者的第一個窗口,是獨立於各行政機構的第三方機構,這個機構專門負責核對申請資料,確認資料正確性, 包括農藥的生物安全、環境安全、毒理分析...等等,經過驗證與無須修正後,才交由審查機關決定。 決定新藥通過與否的審查機關,原則上不會干第三方機構核對申請資料的過程。也具有公正與客觀性。 3. 藥商申請資料應公開給大眾檢視,才能廣納各方意見? 新藥申請涉及專利與智慧財產權,除了歐盟有明確規定申請者必須公開藥劑資料(保密條款內容除外),台灣與日本目前暫無類似規範。 由於歐盟的農藥規定最嚴格,其申請流程還可細分為兩階段, 第一階段為:「

台灣農人週報0327-0331

圖片
台灣農人週報0327-0331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 農藥新聞讓大眾更關心「吃」的健康,也增加消費者支持機農產品的意願。但事實上,無毒蔬果並不一定僅限於有機栽種的農產品。以合理化施肥、安全用藥、並且附上生產追溯的「產銷履歷」農產品,不但栽種過程都有驗證過關,農產品還有終端檢驗,可說是雙重保證的「真,無毒」農產品。 1.【改善農業缺工 農委會成立專業技術團 農事服務一條龍】 農委會為紓緩農業季節性缺工情形,拓增新勞動力,分別在臺中、高雄、屏東3市縣試辦成立農業專業技術團,招募團員經過2星期一連串密集式的農業專業訓練及考試後,共計擇優錄取90名,並自4月5日開始正式由臺中市石岡區、高雄市大樹區及屏東縣南州地區等3家農會派工至有需要的農場,協助改善高技術、高經濟價值產業之季節性缺工問題。 歡迎在臺中市、高雄市及屏東縣附近有農業缺工的果樹農場向臺中市石岡區農會(04-25721246)、高雄市大樹區農會(07-656101)及屏東縣南州地區農會(08-8641396)洽詢,申請派遣這些準農業師傅前往服務。農委會表示,未來將視本年試辦成效,規劃投入更多新進人力,以擴大到其他主要農業市縣改善農業缺工現象。 2017/03/30農業新聞 2.【避免混淆 有機農產品將換新標章】 沿用近10年的台灣有機標章將修正。農委會認為,現有的有機標章與CAS優良農產品標章容易混淆,因此有意改變有機標章的形式,現在已經委請中國生產力公司設計10個新標章,最後將從其中擇一,做為未來台灣有機農產品的統一標章,官方的行政程序、規畫與宣導今年會做完,農民與消費端何時正式改標章轉換,還沒有切確時間。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表示,有機的驗證認證制度、管理辦法都沒有改變,會改變的只是「標章」而已,轉換的時間點目前尚未決定,可確定的是標章轉換會給予農民輔導期。農糧署農業資材組副組長白秋菊表示,現階段仍在徵詢外界對於標章的意見,若屆時確定要轉換,現有的農產品標章管理辦法必須修正,同時新的標章也要重新註冊。 2017/03/30聯合報 3.【睽違25年 新小麥品種台中35號問世】 睽違25年,台灣終於誕生新的小麥品種!台中農改場技佐林訓仕經七年研究,從1200多個組合中,育出新的低筋白麥品種「台中35號」,產量比現在主流品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