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人週報0410-0414

台灣農人週報0410-0414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

十年之前,有機農業立法完成,除了帶動新一波現代農業反思浪潮,也引發消費者對於「食物與農業」的知識探索需求。「友善環境」、「食農教育」、「無毒安全」等早已成為「新創農業」不可或缺的形容詞。友善土地與永續發展的概念固然立意良善,但矯枉過正的「自然、無毒」也讓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入侵大眾腦袋,甚至成為農產品的刻板印象。例如「有機農產品就該農藥零檢出」、「不施化肥與農藥才是無毒農產品」等,殊不知台灣有機與慣行農田比鄰,容易造成藥劑互相汙染;又或者農田旁工廠排放的廢水直接汙染灌溉水源;甚至農田土壤酸化貧脊,只能依賴化學肥料進行土壤改良等。過去植入在消費者的錯誤農業思維,就是導致目前有機農業無法順利推廣的絆腳石。過度排斥化肥與農藥,導致更多想轉型做有機的農民面臨生計與理想的困難;要求零檢出讓農民只能放棄汙染風險高的農田,順理成章的讓農地變工廠;無毒與農藥殘留的必然性,也讓有機農產品的安全性充滿矛盾。使用有機農法種植稻米,有農藥殘留卻未超標(意即安全的容許量下),消費者是否願意買單?當我們希望台灣有機農地面積不斷增加的同時,是否也該考量農地環境汙染現況與消費者的食安權益,並重新建立一套各方都能信賴的標準,真正讓台灣農業永續發展。




1.【挽救式微恆春洋蔥產業 農會助轉型機械化】

洋蔥是屏東縣恆春半島最具歷史和代表性的農產品,但在農村人口老化、工資上漲、國軍助收兵力縮減等不利因素下,部分蔥農棄種或轉種,栽植面積逐年下降。

為挽救式微的洋蔥產業,恆春鎮農會將以機械化扭轉頹式,年底將輔導產銷班購置播種機,踏出自動化第一步。鎮農會理事謝信惠說,恆春半島蔥田大多面積小且零星,洋蔥從播種、田間管理、採收到分級包裝,需要大量人力,鎮農會已有自動化分級設備,但其他機械化採購成本高,小農無法負擔、意願低,農會年底先輔導產銷班採購播種機,並透過農糧署補助減輕負擔,至於高雄農改場研發的採收機,無法區分大中小,仍需要調整。 2017/04/11聯合報




2.【青農購機器 助老農種甘藷】

金山甘藷目前進入插秧季節,產地金山農村人口高齡化,青年農民楊新基不忍老農辛苦耕種,從國外購買造價50萬元的甘藷栽種機器,由農業局補助20萬元,首度引進金山幫老農代耕地瓜田,農學市集召集人楊儒門也到場協助,未來將在全台推廣自動化耕作,解決農村勞力不足問題。

青農姜繼賢表示,使用自動插秧機可比平常人工插秧節省3倍時間,未來將參考日本技術研發自動化耕作機器,在全台推廣解決農村老化問題。楊儒門表示,台灣各地農村人口老化已是普遍趨勢,引進自動化機器代耕刻不容緩,在地青農將繼續協助老農代耕,並推廣自動化耕作。
2017/04/11中國時報




3.【義美挺台灣三寶 與屏東原住民結盟契作】

義美食品支持台灣農業,積極推動臺灣「紅藜、樹豆、小米」高經濟價值農作,積極與屏東原住民結盟契作,期盼讓「臺灣三寶」出頭天。

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11日將在屏東縣三地門鄉與原住民農戶簽約契作「臺灣紅藜」,以行動支持原住民種植高價值農作物。優質、低農藥殘留的「小米」(Millet)、與「樹豆」(Pigeon Pea)」;也將契作、收購各10000公斤。高志明指出,山中紅寶石作物台灣紅藜,珍貴稀有的營養價值經媒體廣泛報導後,引起農委會農糧署、縣市政府與原鄉朋友熱烈的關注,想參與契作計畫的原住民農戶非常踴躍,義美實際到產區了解後,選擇與屏東原住民族產區,簽定契作合約,預定展開5~10年的契作。
2017/04/10聯合報




4. 【全國農漁會 整合資訊系統】

目前全國311家農漁會信用部之資訊系統,分屬5個共用中心及4家農會自設資訊室作業,北區共用中心委員會已於今年2月15日通過轄下55家農漁會信用部整合至農漁會信用部資訊共用系統,於昨(13)日簽定合作意向書儀式。

農委會指出,資通安全係金融資訊系統安全營運之基礎,新共用系統將陸續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公正第三人查核機制、農漁會信用部洗錢防制系統、及內外部防火牆等,將可強化農漁會信用部資通安全。鑑於目前各中心系統僅具有初階存款、放款、匯款及會計功能,新共用系統將陸續導入信用部網路金融及新業務服務,以增加信用部服務項目。
2017/04/14中國時報




5. 【防契作硬質玉米混充 農糧署推動全面留樣】

國產非基改硬質玉米品質優良,契作收購卻傳以進口基改玉米混充,農糧署推動全面留樣,以便發現混充情事,將溯源究辦。農糧署長陳建斌表示,國產硬質玉米是非基改,品質受到肯定,輔導農會以每公斤9元收購,較近年進口基改玉米單進每公斤6至8元來得高,卻在嘉義發生以混充進口玉米繳交的憾事,因此希望透過繳交等過程全面留樣,防杜不法。

農糧署表示,農民繳交契作硬質玉米時就需會同農會將玉米籽實簽名封存,送至乾燥廠時也需再留樣,採購玉米的飼料廠等廠商運載玉米離開前也需再留樣。一旦確認不法,除移送偵辦,也會取消相關補助金與手續費。
2017/04/13 自由時報




6.【有機農業立法10年回顧】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執行長蘇慕容,從過去執行有機驗證以及目前的綠保方案,從經驗上談關於土壤重金屬的看法。目前有機重金屬規範已經修法到15ppm,但有些土壤母質(自然形成)仍然超過標準,相較環保署設定的土壤監測標準值是30ppm。蘇慕容建議,應比照環保署標準即可,無須另訂更嚴格規定,除非能證實對作物或食用有害。

針對現行有機規範要求每三年要檢驗一次土壤重金屬含量,他則認為,檢驗需付出昂貴的費用以及產生各種汙染物,除非我們是能證實有機操作三年期間,有累積重金屬的風險,以免勞民傷財又汙染環境。蘇執行長說明,討論有機土壤重金屬含量之議題,首要考慮土壤母質重金屬過高時是否會有食安的風險,這需要評估與試驗證實。所有的思考也應回到主管機關要的是管制嚴格有機農產品?還是讓台灣農地中有機農業面積不斷增加?
2017/04/10 農傳媒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鈣與作物品質,進階篇】鈣肥怎麼挑?哪時後施?怎麼用?實習の植物醫生筆記

美國農學界呼籲:正視學術與農田的鴻溝,是科學家不可承受之輕

【鎂與作物品質】實習植物の醫生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