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7的文章

跟化肥說Bye Bye~ 微生物讓堆肥更營養的秘密!

圖片
跟化肥說Bye Bye~ 微生物讓堆肥更營養的秘密! 編譯 柴幗馨 / 編輯 林韋佑 2017年農委會開始將肥料補助項目,從化學肥料調整為有機栽培適用的肥料。藉由政策有效減少化肥使用,降低農業生產對土壤與水源的不良影響。 現行有機肥料的製作過程中,時常會添加多種號稱「讓土壤更營養」的微生物。為了避免讀者將有機肥料與有機質肥料混淆,本文提的「有機肥料」,為適用有機栽培農法的肥料。究竟這些微生物對肥料有什麼貢獻呢?科學家已經找到答案! 2008年發表在作物生產( Journal of Crop Production)的文獻中顯示:堆肥中加入土壤有效微生物群(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 EM菌),能改善有機堆肥的理化性質與微生物菌相,有助於提升作物品質與產量。作者是來自日本長野的自然農法研究開發中心研究員。 EM菌是多種微生物的混合菌群體,包括抑制根腐病發生的枯草桿菌、增加土壤中碳含量的光合細菌、改變土壤酸鹼值的乳酸菌、以及富含幾丁質具有抑制害菌生長的酵母菌等。 研究團隊將(波卡西肥)有機肥的製作過程是否加入EM菌作為控制變因進行試驗。處理組在製作過程中加入EM菌後進行發酵與腐熟,對照組則不加EM菌 (註) 。 作者比較兩種堆肥的成品,其中決定「肥不肥」的關鍵成分,例如:有機酸與胺基酸、銨態氮(化學式為NH4+,一種植物可利用的氮肥 )、磷、以及堆肥中的碳氮比等。 試驗結果顯示:加入EM菌後,堆肥的電導度增加、酸鹼值降低,而堆肥中的乳酸菌、放線菌、光合細菌與酵母菌的比例都顯著增加,有機酸與胺基酸等化合物的含量也提高。 加入EM菌的波卡西肥中有0.1%的銨態氮、1%有效磷肥、碳氮比為10:1。研究者也指出,水分含量是影響堆肥的理化性質的重要因子,水分含量在30%的時候,堆肥的電導度、酸鹼值、以及菌相有最好的品質。 波卡西肥的製作中加入EM菌,不但增加堆肥中的土壤有益微生物數量,也提高植物可利用的化合物含量,進而達到改善土壤理化性質的目的! 微生物是影響農地肥力重要的因素,甚至有保護作物生長的效果。例如EM菌中的枯草桿菌,由於桿菌會抑制土讓中根腐病致病菌的生長,因此間接防止作物罹患根腐病。而中興大學昆蟲系與土環系的共同研究則指出:土壤添加酵母菌與枯草桿菌作為肥料,能有效提高甘藍與番茄的產量,同時避

節氣話新聞-小滿

圖片
節氣話新聞-小滿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 端午前夕的農藥消息:巴拉刈與益達胺農藥將被禁止使用。巴拉刈除草劑對環境傷害小,而且對農民來說是相對經濟的務農好幫手。但巴拉刈對人體毒性高而且取得容易,在農村常被當作自殺用途,衛福部與農委會多次討論後決定禁用。 同一時間,蜂蜜減產讓蜂農將矛頭指向殺蟲劑益達胺,這種殺蟲劑會影響蜂群的活力與繁殖力,導致蜂群數量銳減,因此讓蜂農收益不佳。國際上已有許多文獻證實益達胺對蜂群的損害,也因此農委會決定將暫停使用在荔枝與龍眼栽培。隨著新政府友善耕作的推廣,一方面限制農藥使用,二方面減少化學肥料的補助,將資源投入有機肥料與友善環境栽培。也希望讓更多的生產者能逐步朝向永續栽培的耕作模式。 小滿,是台灣高屏地區香蕉盛產的盛產的季節,經濟實惠又美味的國產香蕉,就是現在! 1.【禁用巴拉刈爭議:農村自殺人力損失vs農業生產成本提高,孰輕孰重?】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上週宣布將在今年七月禁用除草劑巴拉刈,引發社會熱議。巴拉刈對人體毒性高,飲一口立即吐掉仍會致命。台大公衛系學者研究,農村自殺案件以農藥中毒的比例最多,其中巴拉刈致死率最高,禁用巴拉刈可降低農村自殺率。 但農研單位則認為,巴拉刈在雜草防治上速效又低成本,對環境是相對友善的藥劑,易被土壤固定而分解,不會隨水流移動,對食安而言也較無殘留疑慮。防檢局指出,去年開始另一除草劑固殺草的用量已超過巴拉刈,正是替代時機。防檢局長黃㯖昌也表示,由於政策已宣示,下週就會召集相關農藥業者討論,了解目前巴拉刈庫存情形,以規劃何時禁止製造和輸入、停止生產和使用。 2017/05/15 上下游新聞市集 2.【農委會全面啟動有機及友善耕作輔導新措施】 新農業十大重點政策將「推廣友善環境耕作」列為農業新典範,農委會為擴大有機及友善耕作面積,106年度規劃系列輔導新措施並已陸續啟動,如開辦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貼、提高有機驗證及檢驗費用補助比例、擴大補助溫(網)室設施、生產加工農機具設備及有機質肥料資材等,以鼓勵既有從事有機及友善耕作農友持續經營,進而吸引更多慣行農友轉型,並加強推動學校午餐及團膳使用有機食材,拓展有機及友善農產品多元行銷通路,以消費需求帶動產業成長,期望106年底有機及友善耕作面積可達1萬公頃。 相關輔導措施已開始推動執行,有需要之農友

農業行銷這樣做!日本研究顯示:認識農民,能吸引大眾主動參與食農教育

圖片
農業行銷這樣做!日本研究顯示:認識農民,能吸引大眾主動參與食農教育 編譯 林彥輝、 柴幗馨 / 編輯 林韋佑 網路購物、社群網站的蓬勃發展,改變了大眾的消費型態,農產品市場亦是如此。透過網路行銷,小農能打造自己的品牌,讓消費者直接和農夫買,跳過盤商及通路商的轉手,提高利潤增加收入。但如何在同質性極高的競爭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日本農林水產省的報告結果顯示:邀請消費者認識農民,或是下田務農,似乎是個不錯的策略。 日本農林水產省的研究指出:邀請邀費者到田間務農、實際參與農事工作,透過生產者們的親自指導與互動,能有效加深消費者對農產品的的認識,以及對該產品的認同感。 研究人員在2016年10月到11月間,訪問了4000名20到60多歲的消費,問卷調查受訪者的飲食習慣與農業體驗經歷。 在所有的受訪者中,有30.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或家人有曾參加務農體驗,其中有8成以上有與生產者互動的經驗。而曾與農人一起下田,或擁有農事體驗經驗的受訪者當中,有28.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更樂於選擇在地、或是日本國產的食材;而沒有與生產者接觸,但參加農事體驗的受訪者,僅有12.5%表示他們會選擇在地或本地食材。 圖片來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hdepereda/ 在有農事體驗、且與生產者有互動的受訪者中,高達6成5表示,實際體驗過農務後,他們更能了解生產者的辛勞,並且對大自然充滿感謝。即便是在農事體驗過程中沒有與生產者有互動的受訪,亦有4成表示他們有相同的感受。 此份調查結果指出:讓生產者與消費者在農業體驗活動中,互相交流並進行農事教學,能提高消費者對農業活動的興趣,並改變大眾對農業的看法。 台灣農業產業環境十分不利於小型生產者,因此讓消費者直接「認識生產者」,建立互信互賴的關係,也許是小農做口碑行銷與提高產品價值的策略之一。屏東科技大學農業企管學系吳東城的碩士研究論文中,亦提出相同看法:提升農村對大眾的服務價值,對費者的決定有正向影響。而在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張雯晴的報告中顯示:體驗型農業有助於提高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不論是台灣或日本,皆證明體驗型的休閒農業,能有效提高大眾對農業的認同感! 英文報導: 日本農業新聞 Mar 26, 2017  Farmers’ guidance for

憂鬱症食療法:天天吃蔬果,憂鬱遠離我

圖片
憂鬱症食療法:天天吃蔬果,憂鬱遠離我 編譯 心潔 / 編輯 柴幗馨 /責任編輯 林韋佑 研究顯示女性多吃蔬菜,可有效舒緩心理壓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憂鬱症、心血管疾病與愛滋病是未來影響全球人類發展的重要疾病。 憂鬱症在全球的盛行率將近10%,其中女性患者更高出男性1.8倍。過去曾有文獻指出飲食習慣與生活作息和憂鬱症的發生密切相關。如何藉由「吃」,排解我們的心理壓力?逐漸成為憂鬱症研究的發展方向。 來自澳洲的科學家發現:「女性多吃蔬菜,能有效舒緩心理壓力」,研究結果發表在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Open 《英國醫學雜誌》期刊。 圖片來源: https://www.flickr.com/photos/ayurvedicmedicines 雪梨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團隊,蒐集了2006年到2008年以及2006年到2010年,近6萬多位45歲以上的澳洲人,每日蔬果攝取量、生活作息以及心理壓力,並分析受試者的飲食習慣對心理壓力的影響。 研究以薩克斯研究中心(Sax Institute)「45歲及以上者」的數據為基礎,使用凱斯勒心理量表(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評估受試者的心理狀態;每日水果與蔬菜的攝取量則是以簡易且可量化的問題調查。此研究結果已排除其他會影響壓力的因素,例如性別、年紀、收入及教育程度、身材、煙癮、行動不便等。 過去已有許多報導指出,蔬果裡豐富的維生素B6與B11具有緩解身心壓力的作用,能有效預防憂鬱症發生。不過確切的生化機制和攝取劑量的研究還需進一步釐清。 薩克斯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蔬果攝取量越多,受試者所感受到的心理壓力越低。統計結果指出:單純比較蔬菜攝取量,每天吃3-4份蔬菜的人感受到的壓力比吃0-1份蔬菜的人低12%。若蔬菜與水果一起吃,每天吃5-7份蔬果的人感受到的壓力比每天吃0-4份蔬果的人低14%。 而在女性受試者中,這樣的現象又更明顯。每天吃3-4份蔬菜的女性感受到的壓力比只吃0-1份蔬菜的女性低18%;每天吃5-7份蔬果的女性感受到的壓力比每天只吃0-1份蔬果的女性低23%。 研究主持人的Melody Ding博士表示:「這份研究透露,每日攝取適量蔬果有助於降低心理壓力,增加心理健康」。有趣的

蜜蜂也要喝咖啡提神?研究顯示咖啡因能提昇蜂群授粉效率!

圖片
蜜蜂也要喝咖啡提神?研究顯示咖啡因能提昇蜂群授粉效率! 編譯 香香 / 編輯 柴幗馨、林韋佑 綠色革命後,農業生產使用的大量殺蟲劑,嚴重危害了蜜蜂的生態。蜂群數量的銳減,亦導致許多仰賴蜜蜂授粉的經濟作物之產量與品質逐年下降,又此現象在藍莓與草莓等漿果類作物尤為明顯。 這類果實由單果集合成聚合果,在開花期間,需要授粉昆蟲的重複拜訪,才能確保每一朵小花都成功授粉,產生果型完美的苺果。 英國格林威治大學的研究指出,草莓與藍莓在英國市場有將近3.6億的產值。如何提高蜜蜂授粉效率,讓蜂群重複往返漿果的小花,使花均勻授粉,是果樹學家重要的研究目標。 圖片來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usgsbiml/ 英國薩賽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Couvillon博士的實驗室正著手一項研究計畫:咖啡因對熊蜂(bumblebees)行為影響,希望「找到適當的咖啡因濃度與蜜源在田間的設置方式,提高熊蜂在草莓園的授粉效率」。 研究團隊在草莓園內進行試驗,在園區內使用含有咖啡因的糖水作為蜜源,並與沒有添加咖啡因蜜源的控制組比較試驗結果。研究結果發現,熊蜂採了帶有咖啡因的花蜜後,咖啡因會讓熊蜂產生錯覺,誤以為該蜜源品質很好、糖分含量很高。因此熊蜂會更積極地跳起它們獨特的8字擺尾舞- 一種傳遞訊息的動作,讓其他熊蜂知道蜜源位置,並吸引同伴前往採蜜,採蜜的量比起控制組高達4倍多。 一般來說,熊蜂的覓食行為是會發散飛向四處尋找蜜源,但受過這樣的訓練後,覓食行為將變得非常有目標,熊蜂會直接地衝向具有草莓氣味的花蜜。 採集含有咖啡因蜜源的熊蜂能更快速地判別蜜源位置,並且集中前往草莓的花粉位置採蜜;沒有採集含咖啡因的熊蜂控制組,則仍會嘗試搜尋其他蜜源,例如田間雜草的花蜜,而不對草莓具強烈的專一性。更有趣的是,熊蜂在採集具咖啡因的花蜜後,只需3小時即會展露出「亢奮行為」,且效果可長達數天之久。 咖啡因對蜂群的影響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授粉行為是一種植物與昆蟲互利的關係。 授粉者從植物上得到花蜜,也就是糖分子,作為食物,讓不能移動的植物得以成功授粉。而植物本身則會分泌少量二次代謝物在花蜜中,例如咖啡因,讓攝取花粉的蜂群有點像是「嗑藥的感覺」,增加授粉昆蟲接觸植物花粉的機會

台灣農人週報0424-0428

台灣農人週報0424-0428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 1.【綠博五感食農 達人帶隊體驗】 宜蘭綠色博覽會昨宣布推出「綠博五感食農趣」套裝體驗活動,由社區的達人帶領民眾從事田間實作、感受友善食材的美味,套裝體驗將從本周起連續3個周末假期舉辦,活動免費,綠博歡迎民眾報名參加。套裝體驗活動於本周六起跑,在4月29、30日,5月6日、7日、13 日、14日每周六、日各舉辦1場,持綠博相關票根報名,可參與農事體驗及食農教育分享活動各1場。參與活動者,可以優惠價299元(原價399元)享宜蘭嚴選友善食材製作的割稻飯1份、宜蘭員山深溝的無農藥無化肥耕作無毒米所製作的綠博限定米餅乾1份。 2017/04/26中國時報 2.【召開公聽會廣納各界意見 讓「植物醫師法」草案更週全】 為提供農企業與農民專業即時的植物保護服務,並協助業者順利輸出農產品,農委會研擬「植物醫師法」(草案),增列植物醫師為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以有效管理並提升服務品質。 農委會為求法案周延,在今天召開公聽會,就法案中植物醫師的資格取得、執業範圍、執業例外情形等與相關利害團體交換意見,以納入草案修正參考,期能在今(106)年底前將草案陳報行政院。農委會希望植物醫師法能夠儘速通過外,也希望能夠培訓擁有植物病蟲害田間實務經驗的植物醫師,尤其是從學校基礎紮根教育做起,以利投入職場服務。更期待能夠透過植物醫師,提供精準診斷病蟲害及專業植物保護服務,嘉惠農企業與農友,並確保消費者的食用安全。 2017/04/26農業新聞 3.【鳳試所新品種水蜜 口感如梨更「抗逆境」】 農委會鳳山熱帶園藝試驗所培育出棗子新品種「台農12號」,今拿到「水蜜」品種權,大果嫩又多汁,吃起來口感如梨。去年歷經3颱侵襲,產期雖延後1個月,但因復原能力強,產量不受影響,「抗逆境」更具競爭力。 鳳試所歷經10年品種改良,以雪蜜品種自然雜交,千挑萬選出「水蜜」,助理研究員郭展宏表示,「水蜜」果實呈現橢圓形,果肉細嫩綿密,口感清脆多汁,甜度約13度,是像水梨般的棗子。「水蜜」生長勢良好,栽培管理省工,不容易得白粉病,且枝條韌性強,遇颱風受損少,且修復能力強,照樣有收成。 2017/04/25自由時報 4.【農改場研發新除草機 效率快4倍】 花蓮縣種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