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洞察 AgriINSIDE 】人人有數據,誰能變現金

近幾年臺灣積極發展「農業大數據」,新聞常常可看到農業公司、政府或學校聲稱自家平台可以蒐集大數據來增加管理效率。不論是環境數據、地理圖資、產量資訊、甚至價格走勢,在這個人人有大數據的年代,「能把數據變成實實在在鈔票的人」才稱得上是懂農業大數據的行家!


農業數據分析平台雨後春筍般上線,大多是提供使用者跨平台資料彙整、敘述統計、視覺化以及數據變化的趨勢分析,鮮少具備「預測」的功能。悠由金錢報是臺灣目前能直接預測價格的決策支援工具。使用者可以在LINE介面上取得未來一周的價格走勢,評估進貨出貨的時間點,利用這種預測服務來支持農產運銷鏈的決策行為。

  • 悠由金錢報是否有產業應用的價值? 能否提業者在產、運、銷鏈上的優勢,從三大關鍵便分曉: 1.在進出貨時間點之前提早作準備 2.價格走勢預測是否精準 3.產品類別是否有太多無法預期的人為干預與自然災害風險


精密度高代表數據再現性高且數具可信(左),準確度高代表數據逼近現實值(中),理想的預測結果可兩者兼顧(右)
精密度高代表數據再現性高且數具可信(左),準確度高代表數據逼近現實值(中),理想的預測結果可兩者兼顧(右)新增說明文字


價格走勢的預測結果是否精準,比較預測與實際的價格走勢便知答案。 若兩條線有市當程度的交疊表示預測結果可信,更重要的:【預測折線走勢是否「提前」發生轉折】。

以悠由金錢報的香蕉預測結果為例,香蕉是需要高度採收後處理技術的農產品。採購者可參考「青香焦」的產地價格與「黃香蕉」的市場行情預測結果,通常黃香蕉的價格會跟著青香蕉的價格走勢走,同時參考產地與批市資訊來評估下單進貨的時間點,會是最安全解讀數據的方法。



數字的預測結果不一定需要完全準確,轉折走勢具有再現性會比準確的價格更重要。畢竟每個運銷環節因地區、結構、文化的不同,很可能影響了當下的實際的農產品價格,但大方向的走勢通常是一致的。對於農產運銷鏈中的香蕉的加工業者、連鎖餐飲業者、企業採購人員而言,從下單到取貨往往需要1周的作業時間,若能提前一周取得未來的價格資訊,就能適時的降低進貨成本。



【農業大數據又如何,讓業者賺錢才是數據的價值】




  • 從預測示意圖可看出,實際價格走勢大致有跟著預測的線條走。
  • 而在轉折點的部分,7月月中旬到8月上旬、與11之後的預測結果相對有用。
  • 然而8月下旬到9月與12月則與實際價格走勢有所差異,有可能8月下旬的白鹿颱風以及12月政府啟動收購措施有關。



圖片來源:三立新聞網(左)



換句話說,採購商如果在提早在7月中旬收購22元/公斤的香蕉,作成加工品、餐點、或是截切水果等產品,與15天後的價格相比,價差為8元/公斤的漲幅,將可降低近3成的採購成本。


【關鍵不再大數據,而是如何解數據】


數位農業時代來臨,不論是政府部門的公開數據資料庫、物聯網(IoT)、資通訊及科技(ICT)的產業化與普及化,「農業生產」的產業成員不再只有農民,「數據分析」也成為農民在做各種決定時的「支援」角色 - 「決策支援系統(desicion supprting system)」。

決策支援系統可以是網站、平台、應用程式、系統甚至聊天機器人,無論是哪種形式都必須結合資料科技、農業統計、資訊設計、以及農業經驗才能符合產業需求。藉由分析數據產出農業決策的「鍵盤務農」,是解讀數據重要的過程。鍵盤務農的農業數據服務已經不再是說笑話,而是正在發生的新興產業!

留言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鈣與作物品質,進階篇】鈣肥怎麼挑?哪時後施?怎麼用?實習の植物醫生筆記

美國農學界呼籲:正視學術與農田的鴻溝,是科學家不可承受之輕

【鎂與作物品質】實習植物の醫生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