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人週報1019-1023(食安生活篇)

台灣農人週報1019-1023(食安生活篇)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陳思昀

I. 食安生活

1.【大林鮮綠筍調理包 甜嫩吃得到】

「烏殼綠」鮮綠筍是嘉義縣大林鎮特產,為調節產季,並增加附加價值,大林鎮農會研發鮮綠筍即食品,17日推出「鮮筍滷肉」和「鮮筍湯」2款真空包產品,以方便快速的烹調策略搶攻家庭主婦、外食族的荷包和味蕾。供銷部主任黃世岳說,筍子真空包經高溫、高壓真空處理後,能保留筍子原有的鮮甜滋味,且調理步驟簡單,只要熱開水加熱,就能輕鬆上菜,一包1人吃或2人吃都剛剛好,符合速食時代的飲食風氣。 2015/10/18中國時報


2.【復育小眼花簾蛤 松柏漁港放流】

台中海域「小眼花簾蛤」(赤嘴)數量銳減,市府近年推動「小眼花簾蛤」復育,去年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培育成功,17日在大甲松柏漁港海域放流百萬顆蛤苗,盼與漁民共同維護,讓松柏港的水產資源更豐富。

農業局指出,近年與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合作,歷經八次培育,最後兩次才成功。此次在潮間帶復育一百萬顆小眼花簾蛤種苗,由市府提供在地原生種貝,交由水產試驗所培育與繁殖,將種苗放流回歸原生地繼續生長,目前全國僅台中市府進行復育。為讓復育的小眼花簾蛤種苗能順利成長,呼籲民眾勿採捕未達兩公分幼蛤。
2015/10/18自由時報


3.【青年投入農業創新 吃在地最好】

農委會週末23到25日將在花博舉辦「鮮享在地,食在安心」農產特展,共計 6大場區,包含「主題區」、「各類農產展區」、「米食製品PK創意大賽暨成果展示區」、「安全農產品展售區」、「大會活動舞台區」及「生活體驗DIY區」等。除可買新鮮、無毒、有機農產,還有新品種苦瓜及新推出的加氣蜂蜜汁。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看著青農投入農業的作業模式,導入科技、創新與友善耕作,台灣農產未來要迎戰談判加入TPP,一方面透過青農的新作為讓產業升級,一面要調整作物生產配比,也需要推廣在地消費支持,他深信農產還是吃在地的最好。
2015/10/19中央社


4.【推廣大閘蟹養殖 監委憂成生態浩劫】

苗栗縣政府於4年前推廣大閘蟹養殖產業,監委江綺雯今天巡察苗栗時指出,大閘蟹在多國都禁止引進,因大閘蟹橫行造成當地原生無脊椎動物滅絕;日前2度風災,一旦外流,恐將影響在地自然生態,讓她十分擔憂且提出質疑;縣府農業處則表示,台灣生態不利大閘蟹繁衍,不會造成生態浩劫。

農業處漁業課長許家興也說,縣府引進的大閘蟹種,是農委會漁業署核定認可,漁業署的決策一定經過專業評估,不會影響在地生生態,才會同意。而且大閘蟹屬「大河物種」,生長環境需在流水豐沛的江河,牠才能降海產卵,之後再回溯,以台灣荒溪型溪流,大閘蟹難以繁衍,也因此縣府才引進蟹苗養殖。
2015/10/21自由時報


5.【原民產銷班獲全國優良獎 花蓮首例】

歷經五個月競爭選拔,「花蓮縣玉里鎮稻米產銷班第十三班」從全國六千五百餘個產銷班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優良農業產銷班」殊榮,是花蓮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原住民產銷班。這個產銷班成立不到三年,人數目前為十三人,經營面積六十四點八公頃,成員均為原住民,難得的是其中有七位青年農友返鄉從農。

縣府農業處表示,現在透過產地、產期、產量及巿場分析後,經由組織系統及輔導單位的契作方式保價收購稻米,提高農民收入,未來運用德武部落良好的環境條件,朝向「十大績優產銷班」目標邁進。
2015/10/20自由時報


6.【復耕蔬菜逐漸充裕 調配市場供應】

農糧署南區分署表示,杜鵑颱風受損蔬菜產區業逐漸恢復供應,臺北果菜市場蔬菜交易量近3日蔬菜平均交易量超過1,500公噸,供應量平穩且充裕,蔬菜價格已自本(10)月16日平均每公斤53.7元(杜鵑颱風後最高價),逐日回穩至本(22)日41.9元。目前已進入秋冬季節,氣候適合多種蔬菜生長,尤其空心菜、小白菜菜等葉菜類等、絲瓜、胡瓜、花胡瓜等花果類大量採收上市,整體蔬菜交易量平穩且價格將持續回穩,請消費者放心。 2015/10/22中央網路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鈣與作物品質,進階篇】鈣肥怎麼挑?哪時後施?怎麼用?實習の植物醫生筆記

美國農學界呼籲:正視學術與農田的鴻溝,是科學家不可承受之輕

【鎂與作物品質】實習植物の醫生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