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食藥署報告:物流紀錄與追溯系統是食安問題的解藥

美國食藥署報告:物流紀錄與追溯系統是食安問題的解藥

編譯 張瑞玶編輯 林韋佑、柴幗馨

不只貿易全球化,食品生產鏈也正在全球化。由於中國貿易活動的崛起,紅色供應鏈的規模正向全世界蔓延,不只是電子產業,食品的紅色供應鏈也正在發生。研究顯示,中國生產的食品,食物安全風險往往較高。如何控管中國食品的衛生安全並建立有效的追溯制度,成為各國面臨的難題。美國學者提出了紅色供應鏈帶來的風險,並指出「妥善管理供應鏈的品質,就能有效減少食品安全的風險。」



由美國食藥署與三個大學共同合作的研究成果,蒐集了歷年從中國進口的食物品項表單、曾經發生過的食安問題以及後續處理等,整理分析後提出幾個全球食品供應鏈正面臨潛在的風險與困境。


中國物流追蹤系統鬆散和法規漏洞

報告顯示,進口自中國的食物品質問題, 與食材來源和食物成分高度相關,換言之,物料來源和食材是影響食物品質的主要原因。然而,礙於目前中國物流的法規管轄能力有限,亦缺乏如美國食藥署的機關來監督並規範。因此,食物品質不佳的問題經常發生,但卻沒有相對應的法規與標準可以控管與檢查。以上因素都是造成中國製造的食品和產品具有問題之可能原因。


加強物流和更嚴格的審查才能解決食安問題

美國法規明定:食品的運輸距離未滿12000英哩(19,132公里)時,就必須在運輸前與抵達後分別進行食品成分追蹤檢測。


圖說:各國將食物運送至台灣之食物「里程」與「碳排放」示意圖


然而這些從中國進口的食品,原料大多是從數以萬計的小農戶們分別收購而來,農產品從農戶至消費者的餐桌過程中,更是牽涉許多不同的媒介與機構。同時,長距離的運輸也是影響食物新鮮度與品質的原因之一。有些業者為了食物保鮮或是礙於美觀考量,會額外添加化學物質延長保存時間或以染色維持食物的外觀。

因此,研究計畫負責人之一的Roth指出:中國應該增加更多的檢驗與提出更嚴格的法規,才能長期且持續有效地為食品品質管理帶來改變。

此研究也整理了6項食品供應鏈品質管理的概念 (6Ts)。為保持食品供應鏈的食物品質,供應鏈的管理應具有以下性質:

1.具可追朔性(traceability)
2.透明公開性(transparency)
3.可檢驗測試性(testability)
4. 時間(time)
5. 公信力(trust)
6. 訓練與培養能力(training)

這六項準則不僅可作為保護大眾對安全食物供應之福利與品質的基本原則,也可確保消費者可以購入更高品質的食物。


資料來源: 每日科學 March 8, 2008   Increasing Food Quality Risks Are Affecting Global Food Supply ChainDate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鈣與作物品質,進階篇】鈣肥怎麼挑?哪時後施?怎麼用?實習の植物醫生筆記

美國農學界呼籲:正視學術與農田的鴻溝,是科學家不可承受之輕

【鎂與作物品質】實習植物の醫生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