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立法與統一標準,歐盟的3項農業保護策略

透明、立法與統一標準,歐盟的3項農業保護策略

編譯 柴幗馨編輯 林韋佑

相對於美國,歐盟也是農業弱勢國家,而「透明化」、「立法」、與 「統一食品安全規範」,讓歐洲在談判上有更多空間,保障當地農產品競爭力。


圖說: TTIP簽訂讓歐盟決策單位備受壓力

貿易全球化之後,隨之而來便是各項產業的分工全球化。各國以自己的優勢產業,換取對其他國家的貿易順差優勢。而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美國,正挾帶的強大的農業生產優勢,欲從貿易體系中取得農業龍頭寶座。

亞洲國家的TTP(跨太平洋貿易協定)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地球的另一端,歐盟,在進行了第13輪的TTIP(跨大西洋貿易協定)談判後,也公布了協商的內容報告。



食品及農業項目是TTIP中最受爭議的部分,因此歐盟公開了貿易簽訂的各項分析報告,讓協商內容透明化,以消彌各界的批評。歐盟貿易專員Cecilia Malmström則表示:「根據報告,我們認為要讓TTIP有進展,必須做出改變,增加產業進步的能力」。而TTIP對歐盟國家食物與農業產的因應措施,專員也提出下列策略:


1. 關稅保護:

TTIP中的關稅項目,剩下最後3%還沒進行協商的部分是與農業相關的。由於這些項目比較敏感,因此在會議中並沒有達成協議,也沒有積極被討論。 


2. 地理標誌保護制度:

針對處於貿易弱勢的敏感性農產品,透過地理標誌系統(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GIs),給予農產品身分證,藉由產定認證,保障農產品的競爭力。

這項系統嚴格的規範農產品的原料產地、生產過程、甚至外觀及風味等,合乎規定的產品才能擁有特定的商品名稱和地理註冊標誌,方便消費者辨識。若貿易雙方都能認同這套具有法規效力的地理標誌系統,就能有效區分商品的地緣性,也有助於消費者選擇在地農產品,保障農民權益。但是,美國對於這部分的協商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回應。



3. 食品安全規範:

食品安全與動植物防疫是TTIP爭議最多的項目。首要目標將是統一雙方的動植物貿易規範,而目前確切的提案仍在商討中。雖然雙方各執其意,但未來還是希望能統整各方看法,凝聚共識。


結論: TTIP簽訂無疑地讓歐盟決策單位備受壓力。值得關注的是:每一輪談判都有公開的報告,說明各項條約的利與弊,讓各界能充分討論,提出應對策略。而成熟的地理標誌系統,則可讓農產品具有「商標權」,擁有法律的保障,做為貿易協議時的條件。


編按:貿易全球化不可逆,面臨TPP的衝擊,台灣政府也許可以參考歐盟的策略,保護台灣農產業。


延伸閱讀: 歐盟地理標示 台灣農業的一盞明燈

資料來源: POLITICO PRO Morning Agriculture & Food April 28, 2016  
The source for European policy news from farm to market 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 Complimentary trial through mid-June.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鈣與作物品質,進階篇】鈣肥怎麼挑?哪時後施?怎麼用?實習の植物醫生筆記

美國農學界呼籲:正視學術與農田的鴻溝,是科學家不可承受之輕

【鎂與作物品質】實習植物の醫生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