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洞察 AgriINSIDE】時空背景變了什麼?開放美豬對臺衝擊小的原因

2020年8月28日蔡英文總統宣布「放寬美國牛肉與豬肉的進口標準,允許使用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的豬肉以及30月齡以上的牛肉進口至臺灣。2021年開始民眾將會在市場上買到「萊豬」產品。儘管政府宣稱「進口的萊豬必須符合安全容許值」,以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但各界還是擔心:「現在美國進口冷凍豬肉價格大約35-40元,是臺灣豬肉的一半,開放之後美豬價格會更低廉,一旦食品業者大量使用進口的美豬,會不會衝擊國內產業,更造成消費者的食安風險?」

根據中央社報導資料顯示,臺灣豬肉資給率超過9成,2019年的進口豬肉量僅有7.91公噸,進口主要國家為加拿大,占進口比例的47%、西班牙占18%、美國位居第三占17%左右。由於加國豬比美國豬更具便宜,因此開放之後對進口肉品的版圖估計影響不大。



圖片來源:中央社



無利可圖的生意,沒人想做

加拿大豬肉的價格遠低於美國豬肉,就算與使用瘦肉精的豬肉相比,仍比美豬便宜。依據農委會農產品貿易統計查詢系統的資料顯示,每公斤加拿大豬肉均價為58.6元,美國豬肉為71.1元(不含瘦肉精的豬肉價格更高達78.9元)。國產豬肉的價格約在100-110元左右,雖然價格高但品質優良且好吃,臺灣豬在市場上已經有高端的分眾優勢。對於想「節省成本」的業者而言,採購加拿大豬肉會是較合理選擇(內臟部分亦如是)。因此務實面來看,開放美豬對豬肉市場的衝擊不大。

為什麼過去反對美豬開放的聲音這麼大呢?



圖片來源:誠實可靠小郎君(部落格)


今非昔比,臺灣品牌的自我認同

2000年後農業貿易全球化,美牛美豬的進口議題開始發酵。儘管當時國民消費水準提高,但民眾對「臺灣品牌」的認同度不高。進口食材往往被認為是高品質、可信任、安全健康的代表,最有趣的例子莫過於「瘦肉精的美牛在臺灣市場仍受歡迎。」就算科學數據顯示美牛有狂牛症、瘦肉精的食安風險,部分消費者對美牛仍趨之若鶩。但近幾年隨著本土文化與青年返鄉務農等熱潮,無形中帶動豬產業的升級與創新,鬍鬚張魯肉飯、新東陽肉鬆、快樂豬等品牌,當豬肉產品搖身一變成為很潮的「臺灣精品伴手禮」,臺灣豬也就不再是那個懼怕自由貿易的弱勢產業。




圖片來源:花田喜彘 - 自家養 節氣食粉絲團



養豬科技淬煉「臺灣豬」品牌力

早期(2000年-2010年)的臺灣豬產業仍處轉型階段,大眾對於養豬產業印象大多還停留在臭氣沖天的嫌惡設施。但近幾年越來越多豬農開始轉型,在農委會輔導下導入科技養豬,例如畜舍管理、豬舍生物安全、健康管理、生產追溯、屠體衛生安全、甚至是循環的汙水處理系統等,嘗試扭轉消費者對臺灣豬產業的刻板印象。


對於成功轉型的豬農而言,
開放美豬是創造國產豬肉的能見度的機會,
將消費者對肉品與加工品的需求引至到高階市場,
加上導入溯源系統與產銷履歷驗證,
會是一波產業提升的契機。



談辦桌上講科學 溯源才是食安解方

當本土肉豬具有國際競爭力,與國際標準接軌便是邁向全球市場的第一步。聯合國CODEX在2012年至訂了瘦肉精的殘留標準,但臺灣食安議題早已淪為政治意識形態之爭,科學不再被當作健康風險評估的依據。儘管如此,國際間的談判桌上終究講科學,搭配透過檢驗標準或檢疫條件來相互制衡,進口與否不再是0與1的是非題。

美豬開放之後,政府就有責任做好進口產品的「管理措施」,嚴格把關美豬(特別是豬內臟)的瘦肉精有沒有超標、定期將萊豬的流向交代清楚、並強化本土食材的溯源機制,避免消費者恐慌。至於曾經否定科學數據的倡議者們,除了好好說明昨是今非的原因,也該替自己過去的主張向支持者說聲「歹勢」。



參考資料:
美牛美豬進口鬆綁安全嗎?圖解、QA一次看,中央社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8285011.aspx
中華食物網。台灣地區美加兩國冷凍豬肉進口量質表
http://www.foodchina.com.tw/model/marketing/ImportInfoNew.aspx
鬍鬚張聯名T恤
https://blog.xuite.net/stitch0430/wretch/164495970-%E9%AC%8D%E9%AC%9A%E5%BC%B5+x+Pizza+Cut+Five
花田喜彘 - 自家養 節氣食
https://www.facebook.com/familypork/photos/a.1635512793347154/2677069125858177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鈣與作物品質,進階篇】鈣肥怎麼挑?哪時後施?怎麼用?實習の植物醫生筆記

美國農學界呼籲:正視學術與農田的鴻溝,是科學家不可承受之輕

【鎂與作物品質】實習植物の醫生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