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0的文章

【農業洞察 AgriINSIDE】時空背景變了什麼?開放美豬對臺衝擊小的原因

圖片
2020年8月28日蔡英文總統宣布「放寬美國牛肉與豬肉的進口標準,允許使用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的豬肉以及30月齡以上的牛肉進口至臺灣。2021年開始民眾將會在市場上買到「萊豬」產品。儘管政府宣稱「進口的萊豬必須符合安全容許值」,以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 但各界還是擔心:「現在美國進口冷凍豬肉價格大約35-40元,是臺灣豬肉的一半,開放之後美豬價格會更低廉,一旦食品業者大量使用進口的美豬,會不會衝擊國內產業,更造成消費者的食安風險?」 根據中央社報導資料顯示,臺灣豬肉資給率超過9成,2019年的進口豬肉量僅有7.91公噸,進口主要國家為加拿大,占進口比例的47%、西班牙占18%、美國位居第三占17%左右。 由於加國豬比美國豬更具便宜,因此開放之後對進口肉品的版圖估計影響不大。 圖片來源:中央社 無利可圖的生意,沒人想做 加拿大豬肉的價格遠低於美國豬肉,就算與使用瘦肉精的豬肉相比,仍比美豬便宜。依據農委會農產品貿易統計查詢系統的資料顯示,每公斤加拿大豬肉均價為58.6元,美國豬肉為71.1元(不含瘦肉精的豬肉價格更高達78.9元)。 國產豬肉的價格約在100-110元左右,雖然價格高但品質優良且好吃,臺灣豬在市場上已經有高端的分眾優勢。對於想「節省成本」的業者而言,採購加拿大豬肉會是較合理選擇(內臟部分亦如是)。因此務實面來看,開放美豬對豬肉市場的衝擊不大。 為什麼過去反對美豬開放的聲音這麼大呢? 圖片來源:誠實可靠小郎君(部落格) 今非昔比,臺灣品牌的自我認同 2000年後農業貿易全球化,美牛美豬的進口議題開始發酵。儘管當時國民消費水準提高,但民眾對「臺灣品牌」的認同度不高。進口食材往往被認為是高品質、可信任、安全健康的代表,最有趣的例子莫過於「瘦肉精的美牛在臺灣市場仍受歡迎。」就算科學數據顯示美牛有狂牛症、瘦肉精的食安風險,部分消費者對美牛仍趨之若鶩。但近幾年隨著本土文化與青年返鄉務農等熱潮,無形中帶動豬產業的升級與創新,鬍鬚張魯肉飯、新東陽肉鬆、快樂豬等品牌, 當豬肉產品搖身一變成為很潮的「臺灣精品伴手禮」,臺灣豬也就不再是那個懼怕自由貿易的弱勢產業。 圖片來源:花田喜彘 - 自家養 節氣食粉絲團 養豬科技淬煉「臺灣豬」品牌力 早期(2000年-2010年)的臺灣豬產業仍處轉型階段,大眾對於養豬產業印象大多還停留在臭氣沖天的嫌惡設施。但近幾年越來越多豬農開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