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6的文章

有機,怎麼種能提高產量?施肥方法是關鍵!

圖片
有機,怎麼種能提高產量?施肥方法是關鍵! 編譯 柴幗馨 / 編輯 林韋佑 找到產量與生態的平衡點是農業生產重要的議題。如何在不使用化學農藥與肥料的前提,提高作物產量並降低生產成本,始終是有機農業發展的痛點。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作物與土壤學系的Cogger教授發現:土壤肥力是影響有機農作物產量的關鍵因子。而在經過長達10年的田間試驗結果之後,他終於找到了能有效提高有機農作物產量的土壤施肥方式,並發表在農藝期刊 ( Agronomy Journal)。 過去研究證實,使用間作、混作、輪作等,這種非單一作物的栽種方法,可以有效減少蟲害以及減少雜草產生。不過,究竟哪些作物的組合適用於有機蔬菜的田間栽培,農藝學界仍沒有定論。因此Cogger教授用萵苣、椰菜、南瓜、菠菜、四季豆、以及冬小麥等作物,分別以間作、混作、以及使用牧草輪作等3種田間栽培模式,分析這些組合對葉菜類及小麥產量的影響。 除了栽培系統以外,土壤性質與土壤肥力也是影響有機農作物產量的重要因子。Cogger教授比較兩種不同生物性資材混合的配方:一種是混合了來自生乳廠的生物渣、莖稈、木屑、植物廢棄物等綜合配方;另一種為只有木屑與雞鴨糞肥作為推肥混合而成的配方。研究者將這兩種肥料分別利用中耕機均勻的翻進土壤後,分析兩者對於提升土壤肥力的效果。 分析10年後的研究成果,研究團隊發現,其實不論用哪一種耕作方法,都不會顯著影響作物產量。但使用不同有機質肥料卻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特別是施用綜合性配方的土壤,其物理性質比木屑與雞鴨糞肥來的好,也能提高作物的產量,此外搭配鏟型中耕機進行翻土耕犁,能更有助於改善土壤性質。 這篇來自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報告顯示,從事有機栽培時,輪作、間作、混作都不會顯著影響作物產量。因此,農民應依據所處的田間環境條件,採取適合的耕作方式。此外,該研究也建議農民可以採購多樣化的生物性資材改善土壤物理性質,並搭配中耕機,才能有效提高有機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 資料來源: 每日科學 September 14, 2016   Organic panic: Finding the right combination.

台灣農人週報0919-0923

圖片
台灣農人週報0919-0923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 全台農民都在關注:台灣國際農業開發公司,能否替農產品外銷揭開一席柳暗花明,又或者只一場夢? 新政府扶植台肥子公司,成立完全民營的農產貿易商,配合南進政策,希望能替本土優質農產品找到新的出路。其實台灣的大型蔬果貿易商並不少見,比方雲林的「台灣生菜村」即為以外銷聞名的萵苣產銷班。早在政府推動產銷履歷以前,產銷班負責人已經洞察先機,要求自家的蔬菜的生產過程必須全面透明化與電子化,配合策略性的產銷調節,2014年便打進日本、韓國、與新加坡等市場。而挾著龐大政經資源的台灣國際農業公司,是否也能打破公家單位的行事窠臼,以創新的思維及接軌國際農產標準,開啟台灣農業新局面?全台的農民都在看! 延伸閱讀: 台灣生菜村 1.【政院:研擬「釋迦收入保險試辦方案」 保障相關農民所得】 行政院16日表示,今年7月,臺灣受尼伯特颱風強風豪雨影響,造成重大農業災情,尤其臺東釋迦受損情形嚴重,農民必須重新種植果樹,未來三年的收入來源堪慮。 為協助農民因應天然災害及價格崩跌風險,農委會目前正積極研擬「釋迦收入保險試辦方案」草案,預計於明年釋迦產期前完成規劃並推出試辦,以保障農民所得。農委會目前已邀集相關單位召開數次專家會議,研商規劃該試辦方案內容,同時也到臺東地區辦理釋迦保險問卷調查,並與當地農會及農民舉辦座談會,傾聽與瞭解地方意見。 2016/09/16 中華民國行政院網站 2.【台灣野蜂幼蟲集體染病 恐影響農作授粉 請蜂友回報】 嘉義地區的蜂友指出,台灣野蜂陸續感染「囊狀病毒」,造成台灣蜂幼蟲集體染病死亡。目前防檢局、苗栗農改場正積極了解中,「但因為野生台灣蜂行蹤較難掌握。」還需要各地蜂友回報疫情,比較容易掌控實際情況。防檢局表示,如果野生台灣蜂染病情況嚴重,數量減少,可能會衝擊蟲媒花的授粉情形,對整體農作產生衝擊。 目前防檢局已與嘉義大學、苗栗農改場合作成立調查小組,深入北、中、南各地區調查確切染病情況、擴散情況。「發病的幼蟲會停滯生長,且身體顏色會從米白色逐漸變成米黃、黃褐、黑褐色。」蜂友若抓出來染病幼蟲,幼蟲會成尖頭水滴狀。台灣蜂囊狀病毒調查小組統一回報窗口:嘉義大學宋一鑫助理教授,05-2714510/05-2717452,ihsinsung@mail.

台灣農人週報0912-0916

圖片
台灣農人週報0912-0916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 莫蘭蒂風災重創南臺灣農業生產區,包括高雄、屏東、金門、澎湖、台東及台南等,受災作物大多為番石榴、棗、香蕉以及蓮霧。農委會除了提供低利貸款讓高屏地區和金門澎湖地區農民申請,也與地方農委及改良場合作,成立農業技術服務團協助農民災後復耕的管理。請災區的農民朋友多多注意各區改良場的風災後續消息,善用政府資源,讓災損降至最低! 1.【農糧署啟動蔬菜平價供應措 穩定蔬菜價格】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表示,13日臺北果菜市場蔬菜交易量2,105公噸,較前一交易(11)日1,548公噸,增加36%,供應充裕,平均每公斤交易價格37.6元,較前一交易日32.7元,上漲15%,價格上漲原因為中秋節前需求增加及莫蘭蒂颱風警報發布,預期漲價心理影響。該署為加強中秋節前蔬菜供應,與超市量販店合作供應平價蔬菜,便利消費者就近選購,並輔導農民團體備貯冷藏蔬菜及冷凍蔬菜,後續蔬菜供應充裕,請消費者放心,毋需搶購。 2016/09/13 農委會農糧署網站 2.【農科園區建大型倉儲 明年再建低溫倉儲】 農委會設於屏東的農業生物科技園區計已發展6大農業加值產業,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說,為滿足其中的中草藥及生技業發貨需求,已動工興建大型倉儲,明年落成,之後再建低溫倉儲。其實業者還希望有攝氏-20度的低溫倉儲,但他曾前往高雄港參觀相關設施,發現現階段還難以達成,已先預留用地,下一步會規劃建設低溫倉儲,因為冷凍魚及蔬果切丁都需要低溫倉儲設備。 2016/09/10 中央社 3.【泰農業升級 學者盼藉新南向與台灣合作】 泰國香蕉外銷以日本、新加坡及香港為主,日本只要頂級品,次級香蕉除了供內銷外,也製成各種加工品,像是炸香蕉,香蕉巧克力和香蕉乾,其中香蕉乾就是將熟成的香蕉,經過日曬而成。為提高次級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利用泰國充足的陽光和高溫,興建太陽能乾燥室,可以供作多重用途,包括無法外銷的次級香蕉在內,都可以讓產品乾淨衛生,避免過度油炸或加工。台灣有不少食品加工產業都向泰國購買原料(米、糖等)再加工,如果能夠搭上政府新南向政策列車,在當地有便宜又充足的原物料,經由加工後外銷至東協或南亞市場,都是商機所在。 2016/09/10 中央社 4.【105年9月莫蘭蒂颱

基改到底反不反?歐盟即將核准基因編輯的包心菜上市販售

圖片
基改到底反不反?歐盟即將核准基因編輯的包心菜上市販售 編譯 柴幗馨 / 編輯 林韋佑 生物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當我們還在爭論基因改造作物的好與壞時,科學家研發了新一代基因工程技術-基因編輯,早已從實驗桌悄悄地端上我們的餐桌。 瑞典于默奧大學(Umeå University)植物細胞與分子生物學的教授Stefan Jansson,是第一位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在蔬菜品種改良的研究員。他在日前公開的廣播訪談中,與主持人一起享用以基因編輯改良過的新品種包心菜(Cabbage plant)。在不久的將來,市面上將會有更多這些以基因編輯作為育種方法的食物。 基因編輯也是基改技術的一種,全名是CRISPR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在2012年被瑞典于默奧大學正式發表在學術界。透過基因改造,將一套如同剪刀與膠水的組合,以人工轉殖方式帶進目標作物的基因組中,讓作物的基因產生變異。由於被改造的後代不具有外源基因,基因改造的效果又有高度專一性,對於育種或是遺傳性疾病的治療都非常具有應用價值。 延伸閱讀: 為什麼基因編輯不算是基改作物? 2015年瑞士的農業部,歐盟具有指標性的農業機構,將基因改造作物做出了這樣的定義:只要作物中不帶有外源基因(以人工為式產生的基因序列),就不算是基因改造作物。這表示,不具有外源基因的基因編輯作物,原則上與傳統育種的作物無異,不需要受到基改法規的管制,即可在田間種植。同年,美國第一個抗核化的基改蘑菇,也已經正式核准上市販售。 許多農業育種家,也想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在作物的育種上。然而,這項技術應該歸類為傳統育種,或應該屬於基因改造技術的規定範圍?一旦屬於前者,農民種植時便不需遵守基改法規限制?若是後者,則必須經過嚴謹的田間試驗,才能有機會商品化。 基因編輯作物產生過程,因爲融合了傳統育種與基因改造技術,所以讓這項技術在基改法規上的定義處於一個模糊不清的曖昧地帶。 Stefan教授在廣播節目上公開透漏,今年歐盟將核准第一個以基因編輯技術培育的新的包心菜品種,並與主持人享用自己種植的基因編輯包心菜;他表示:基因編輯的蔬菜,外觀看起來與傳統育種的蔬菜沒有差異,而從歐盟對於技術採取開放的態度這點,未來人們將會吃到更多

台灣農人週報0905-0909

圖片
台灣農人週報0905-0909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 談到農業公司,你的想像會是什麼?以肥料起家的正瀚生技公司,是近幾年農業生技發展的亮點。經營客製化的生長調節劑、生物性資材、以及各種農藥配方,以台灣作為研發基地,在亞洲的農藥市場嶄露頭角。此外,以擔負社會責任與環境保育為目標的農業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農業不只有銷售蔬菜、水果,生物技術、栽培管理、以及農業永續經營等,也是台灣農業發展的強項,如何掌握自己的優勢,擬定台灣農業發展策略,是農產業界必定要面臨的課題。 1.【試辦區逾6成稻農願意嘗試稻作直接給付】 為鼓勵稻農生產高品質稻米,或以友善環境方式生產,本(105)年第2期作,農糧署於桃園市楊梅區、新竹縣新埔鎮、臺中市龍井區、彰化縣福興鄉、嘉義縣朴子市、臺南市柳營區等6地區試辦直接給付與保價收購制度並行雙軌制,給生產優質稻穀的農民多一個領取每公頃1萬元,不繳公糧的選擇,總計6試辦區申報稻作直接給付農戶計1,739戶,面積1,273公頃,占103年第2期作試辦區內申報交公糧面積約63%。本次申報稻作直接給付面積佔全國種稻面積約1%,倘全數出售市場,預估增加約4千公噸市場流通量,僅佔全國產量0.7%,不致響市場糧價。 2016/09/02 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網站 2.【行政院聯稽小組查獲桃園市台山食品醬園行使用過期原料】 行政院食品安全聯合稽查專案小組為確保夜市食材來源安全,啟動「全國夜市聯合查核」聯合食藥署及地方政府針對夜市食品原料製造商進行查核,稽查重點包含原料來源、食品添加物之合法性、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及抽查產品標示等。 食藥署於105年9月1日會同桃園市政府衛生局至「台山食品醬園行」查獲業者使用過期之食品添加物(食用紅色40號)及原料(紅麴精)於辣豆瓣醬、辣椒醬、甜辣醬、番茄醬與醬油等9項產品。目前已令業者停止販售及辦理下架回收,阻止違規產品流竄市面。食藥署呼籲業者應使用保存期限內之食品添加物及確實標示產品資訊,並將持續督導衛生局全面將違規產品下架回收,依法嚴辦不法業者。 2016/09/03衛生福利部網站 3.【亞洲首例 正瀚整合農業生技實驗室動土】 正瀚生技位於中科高等研究園區的企業總部暨研發中心,總投資額新台幣15億元,今天正式動土,是亞洲首例頂尖的單一整合

芒果什麼時候採收?機器一聞就知道

圖片
芒果什麼時候採收?機器一聞就知道 編譯 柴幗馨 / 編輯 林韋佑 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化學系教授,發明能夠辨別芒果熟成氣味的分析方法,未來將應用在芒果採收作業。透過「機器人鼻子」,可以分析芒果熟成時釋放出的特殊化學分子,即可判別芒果是否進入適當的採收期,研究結果刊登在 《代謝》(Metabolomics) 期刊。 圖說:英國萊斯特大學教授研發非破壞性、又能即時、精準判別芒果成熟度的分析方法。 芒果是熱帶國家重要的出口農產品,而印度是全世界最大的芒果出口國,每年有超過60萬噸的凱特芒果(一種芒果的品種)從印度外銷至英國,其產值超過7千萬英鎊,而英國也是印度芒果主要的外銷國家。 如何在不破壞芒果的前提下,判別芒果的成熟度,是一門很大的學問!為解決這個問題,英國萊斯特大學化學系 Monks教授,發明了可以「嗅出」芒果風味的化學分析方法。 通常一般大型超市會偵測芒果釋放出的酯類化合物,一種具有甜味的香氣分子,來判別芒果的成熟度;但新的分析方式不但更快速、也能更精準。新式檢驗法採用電子式質譜儀系統,透過偵測幾種特殊的有機揮發小分子,讓科學家能更準確地判別芒果的成熟度。 這種非破壞性的檢測方式,是這項分析方法最大的優勢。目前Monks教授希望能將分析儀器改造成體積更小、更容易操作的機器。未來或許能讓芒果農民以這種儀器,在田裡直接判斷芒果的採收時間,研究團隊也已經和其他農業公司洽談新技術商業化的可能性。 資料來源: 每日科學 May 10, 2016 Scientists identify way to 'sniff' ripeness of fruit

台灣農人週報0829-0902

圖片
台灣農人週報0829-0902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 食安問題,源頭管理才是解決之道。清晰透明的原物來供應來源,能讓食品加工廠商精準把關商品的品質安全,一旦出問題,也可以快速釐清問題的根源。而過去台灣政府過於強調末端檢驗,花費了相當多的成本建立檢驗系統與制定規範。新政府向歐美國取經,將生產流程的每個步驟透明化,並針對各項商品進行風險評估與制定標準操作流程,便能從源頭提升食品的安全。 1.【八里又見紅火蟻 農家被咬全身疤】 今年三月,八里的十三行博物館周邊才驚傳紅火蟻出沒,最近又現蹤八里山區,張姓農民一家被紅火蟻咬得全身疤,新北市農業局、八里區公所昨到張宅會勘,在庭院前的大樹下發現蟻窩,紅火蟻四處亂竄,立即投藥處理。 農業局農牧經營管理科長張麗珍表示,因重劃區擾動土壤、台北港工程土方進出,導致紅火蟻範圍擴散,但農業局每年春、秋都會進行相關的防治作業。張麗珍說,新北市較普遍區域是鄰近桃園的樹林、鶯歌、林口、三峽,三月發現紅火蟻的十三行博物館周邊,投藥已見成效,前天就已解除列管。張麗珍解釋,投藥後至少需三、四個月才會有顯著效果,區公所、農業局也會密切監測。 2016/09/02 自由時報 2.【第3次了!麻豆魚塭遭偷埋事業廢棄物】 台南市麻豆區一處魚塭已2次被查獲違法填置事業廢棄物,最近又被查獲倒入廢棄玻璃纖維。台南社大指控,麻豆北勢段一處1.5公頃魚塭正填土做農業設施,但汙泥混合著粉碎的玻璃纖維、印刷電路版碎片、黑色微粒,經初篩含有超標的鎳、鉻,另溴含量也高達485ppm。 農民反映,南風吹起造成大量揚塵,打在身上刺痛難受。有居民傷口跑進玻璃纖維,好幾個月才癒合。台南市環保局副局長林健三表示,上月底查獲這處魚塭非法填置廢玻璃纖維,玻璃纖維雖可再利用,但必須先經過處理,如加入混凝土。但業者沒有再處理就利用已觸法,將進一步檢驗成分追蹤來源,若涉不法,將要求地主清除。目前已開單告發,若檢驗出有毒事業廢棄物將移送法辦。農會強調,農務調度平台計畫現仍是草案,需等農委會核定後才實施。 2016/09/02 聯合新聞網 3.【除草劑條例明生效 北市違者最高罰5萬】 台北市環保局今天宣布,「台北市除草劑管理自治條例」明天起生效,將採源頭管制、農藥農用及末端管控。農藥販賣店家只能將除草劑賣給具農民身分者,且除了農業

殺蟲劑添加帶電分子,解決農藥噴灑過量問題

圖片
殺蟲劑添加帶電分子,解決農藥噴灑過量問題 編譯 柴幗馨 / 編輯 林韋佑 殺蟲劑,是田間環境生態的隱形殺手。根據統計,農民在噴撒農藥時,只有2%的藥劑停留在作物表面,剩下的藥劑大都流入環境中,引發許多生態問題,例如影響蜜蜂族群繁衍,或是水源汙染等。 為了減少農藥使用,達到環境保育與人類農業活動的平衡。麻省理工學院研發出新一代噴霧添加劑,這種添加劑能提高殺蟲劑水溶液的親水性,增加藥劑接觸作物葉片表面的黏著力,加強藥劑在葉片上的附著性,減少田間管理的用藥量,降低殺蟲劑對環境的汙染。 麻省理工機械工程研究所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聚電解質(polyelectrolyte)的親水性,成功研發能有效附著在植株的殺蟲劑配方,減少農藥浪費,研究結果榮登在 《自然通訊》 期刊。 農藥噴灑系統的效率,關鍵在於藥劑是否能停留在作物表面上。當藥劑停留在植株的時間越長,防治病蟲害的效果也就越好。目前常見的農藥配方,是以添加介面活性劑的方式,減少農藥溶液的表面張力,幫助藥劑滲透至植物細胞內,但這也降低藥滴停留在作物表面的機會。 除了克服表面張力之外,由於植物表面多為疏水性質,所以藥滴不容易停留在植株表面,因此大規模的噴灑是加強除蟲效果的另一種方式,但這樣卻更容易造成環境汙染。 基於分子帶電的特性不同,研究團隊發現,若是在農藥溶液中,添加兩種溶於水會產生帶電性的高分子聚合物(聚電解質),當帶有正電與負電的藥滴同時落在作物葉片表面,正負相吸便能產生親水性的聚合分子,藉由提高分子的親水性,就能減少表面張力,增加藥劑停留在葉片表面的時間。 圖說:a 將兩種帶有正負電荷的高分子聚合物添加在殺蟲劑中 b 藥劑噴灑在植株表面,正負電荷異性相吸,便能增加藥滴停留的時間 。c 、d試驗結果顯示,比較水溶液與加入高分子聚合物的配方,後者更容易停留在疏水的表面。 初步的實驗數據顯示,加入有帶電特性的聚合物分子農藥配方,比起傳統配方,農民只要使用10分之一的藥劑量,就能達到相同的除蟲效果。此外,這種高分子聚合物的成本非常便宜,因此很適合添加在農藥中並量產上市,提供一般農民使用。 傳統的農藥噴灑方式為了讓殺蟲劑能確實接觸到作物表面,或是增加藥劑在植株表面的停留時間,農民常常施用過量。不但造成資源浪費,也增加農民自身暴露在殺蟲劑下的風險。新的高分子聚合物的農藥